✔ 最佳答案
您好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8.gif
關於您的問題提供資料給您參考:
在專門記載孔子言論的典籍.....論語中有一段話:
論語˙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所以,若是:「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就是孔子所說的。
<知者不惑>有智慧的人不易被迷惑。
「智」文獻異文作「知」。
<仁者>有仁德的人。
論語˙憲問:「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仁者不以德來,強者不以力并。」
<勇者不懼>有勇氣的人不會畏懼、退怯。
「仁者無敵」語出《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子死焉,西喪地於秦七百里,南辱於楚: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者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之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所以,『勇者無懼,智者無惑,誠者有信,仁者無敵』,是孟子所說。
仁者無敵,簡單的來說,心地善良寬闊的人大概都沒有什麼困擾
或是煩憂。
仁者同體大悲,充滿了大愛、仁慈、寬恕,要當一個仁者不簡單。大部分的人愛心很容易失去的,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人是愛恨交織,無法維持永恆的愛心,當對方有觸犯到我們時,便愛心變無了。現在人喜歡重視口才好的人,誇大不實具有煽動性、渲染力,但事實上這種人不管成功或失敗,總是討人厭的,言語傷人是很嚴重的,傷人是很深的,所以要重視的是仁德而不是口才。
「仁者」不存鬥爭之心 心中沒有敵人 自然是「無敵」 朱熹註解孔老夫子的「忠恕之道」說:「盡己之謂忠 推己之謂恕」 就是說盡力做好份內事叫「忠」 將心比心叫「恕」 誠所謂「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當然也沒有敵人
再以佛家語來說「仁者」 便是慈悲 「無敵」是行慈悲的體現 一個人行慈悲就沒有敵人 行慈悲就有智慧 能洞悉世情 行慈悲讓心中祥和 便無所懼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8071810923
http://tienlu.homeip.net/tienlu/roomyi/roomyi-5.htm
http://tw.myblog.yahoo.com/jw!b_ibQC6FGRmp2UPc90462WnD/article?mid=284
資料提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39.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