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古時的中國人出入主要靠雙腳,交通工具較簡單和選擇少,主要是船、人力車和馬車,速度緩慢,可到達的地方較近和不方便;現時中國人有單車、電單車、汔車、船和飛機,種類繁多,效率高,速度快,可到達的地方更快更遠。
2009-02-12 18:03:43 補充:
周武王時的「周道」和東周各國修築的棧道,顯明了先秦時期的陸上交通已初具規模。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頒布「車同軌」的法令,把過去雜亂的交通路線,加以整修和連接,建立以馳道為主的全國交通幹線。漢代開闢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多個世界文明的發源地諸如羅馬、埃及、阿拉伯和印度等,從此都和中國有了密切的交往。
隋唐是中國古代道路發展的極盛時期,唐代都城長安更成為國內、外的交通樞紐。宋元時期,陸路的發展邁向新的階段,城市撤去坊牆,改為街巷制,交通大為便利。 元明時期建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驛路交通網,並綜合拓展漢唐以來的陸路交通線,道路系統比隋唐時代的更具規模,效率亦更高。
2009-02-12 18:04:03 補充:
水路與海路不同,水路主要是指依靠內河和湖泊的運輸方式。遠古時期人類便開始利用舟船作為交通工具,使原本阻隔交通的河流,成為聯繫兩岸和上下游地區的天然路線。中國的大江大河多是具有良好通航條件的天然水道,歷史上流經大陸腹地的黃河、長江等河流,一直是溝通往來、運輸物資的交通命脈。
除了利用天然內河和湖泊航運以外,中國人也學會挖掘人工運河來接通天然河道,以增加運輸的效率和擴大航運的範圍。早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時期,吳國就開鑿了邗溝,為江淮運河的發展奠立了基礎。秦朝挖掘的靈渠把湘江和珠江水系連接起來。隋朝完成了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工程,唐宋兩代又對大運河進行疏浚整修。
2009-02-12 18:04:23 補充:
中國的海上交通有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開始了航海活動。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和吳越兩國借助靠海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航海事業,由是山東到江浙一帶沿海地區的航海活動當時都比較活躍。這時期航海事業的發展,亦加強了中國與朝鮮、日本等鄰近國家的往來。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非常重視海路運輸,秦朝派徐福東渡日本的事蹟也是在這背景下產生的。
漢唐是中國歷史上的繁盛時代,期間中國的海上交通得到進一步發展。漢武帝不僅開闢了北起遼寧丹東、南至廣西白侖河口的南北沿海航線,還開闢了山東沿岸經黃海通往朝鮮和日本的航道。唐代也建立了多條海上航線,有利海內外的經濟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