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做人當取中庸之道, 是否所有事也應如此?

2009-02-03 8:00 am
問題如上, 如吃喝玩樂等真要取中庸, 溫習也如是, 但為善呢?是否做到中庸就夠, 做好事會否物極必反呢?
請各位務必認真回答, 謝.

(此問擾吾已久, 惜未嚐得一滿意結論, 陋聞, 故未知前人有否相類之疑, 望眾位能解答, 或抒高見, 或引古例, 如蒙賜教, 不勝感激)

回答 (6)

2009-02-07 6:59 am
✔ 最佳答案
先給你說一個例子 :
某人見井底有一頭落難小狗 ,
心生憐憫 , 於是用繩索奮力吊起小狗 ,
小狗就脫險了 ,
某人看著小狗 , 卻生起品嘗狗肉慾念 ,
於是某人把小狗宰掉 , 吃其嫩肉 ,
某人自辯 : 一念生善 , 一念生惡 , 不走極端 , 此乃中庸 ,

我們都不會對上述某人所謂的中庸之道產生好感 ,

再給你另一個例子 :
某人運用 50 % 時間吃喝玩樂 , 相對 50 % 時間努力溫習 ,
某人認為這樣能得以身心取得平衡 , 不落極端 , 此乃中庸 ,

我們發現上述某人所行的中庸之道 , 好像看不到有甚麽問題 ,

同一個道理 , 同一種邏輯 , 同樣是中庸之道 ,
何解殺狗人 , 惹人反感 ?
何解讀書人 , 令人欽佩 ?
中庸之道 , 出了甚麽問題呢 ?

問題 , 出自對中庸之道的解讀 ,

中庸之道 ,
並不表示 " 不做這個 , 便做那個 " ,

因此 , 不為善 , 便為惡 , 不為惡 , 便為善 , 非中庸之義 ,
同樣 , 不吃喝玩樂 , 便努力溫習 , 不努力溫習 , 便吃喝玩樂 , 亦非中庸 ,

我們毋須要將吃喝玩樂與努力溫習 , 為善為惡拉上必然關係 ,
中庸之道 , 是指著事相本身而言 ,

我們做任何事 , 都設想是我們有利的 ,
比如說 :
吃喝玩樂 , 換取剎那間的快樂 ,
努力溫習 , 換取可觀的成績 ,
為善 , 換取心靈潔淨 ,
為惡 , 換取個人慾望 ,

然而 ,
當我們過分計較思量其得著 , 反過來 , 就會偒害自己 ,
比如說 :
人需要喝水 , 水對我們有益 , 但若過量 , 就會中水毒 ,
中庸之道所述之理 ,
就是對一件事相的渴求和慾望 , 若走極端 , 適得其反 ,

吃喝玩樂 , 本來是為著追求及時行樂 ,
但若過度縱慾 , 樂極生悲 , 便是物極必反 ,
中庸之道 , 在於對玩樂適可而止 , 平衡尋樂之心 ,
( 跟努力溫習拉不上關係 )

努力溫習 , 本來是為著求謀滿意成績 ,
但若過度用功 , 弄致身心疲勞 , 便是物極必反 ,
中庸之道 , 在於對溫習適可而止 , 平衡身心健康 ,
( 跟吃喝玩樂無必然關係 )

至於為善為惡 , 還要作進一步解讀 ,

我們做任何事 ,
必依據單純的意念 ,
比如說 : 人家對你說 , 努力溫習 , 便會考取好成績 ,
" 努力溫習 , 便會考取好成績 " , 成為我們單純的意念 ,
但這單純的意念 , 並無必然的結果 ,
若有人努力溫習 , 而考不到好成績 ,
這種單純的意念 , 仍是不易逆轉的 ,

" 施比受更有褔 " , 同樣是單純的意念 ,
因此人好施樂善 , 心靈得以滿足 ,
這種單純的意念 , 推動著我們的所作所為 ,
一個善心的人 , 豈會輕易為惡 ,
一個惡毒的人 , 豈會輕易奉獻 ,
先人教導我們 " 行善止惡 " ,
" 行善止惡 " 成了我們的單純意念 ,
既然教人不作惡 ,
為惡 , 就無所謂的中庸之道可言 ,
既然不為惡 , 就無所謂的物極必反之理 ,

為善者 , 要走中庸之道 ,
" 好人有好報 " , 是單純的意念 ,
但無必然便人預見的效果 ,
若人過分計算思量 " 好報 " , 便是走了極端 ,
若那人得不到預期的果報 ,
那人必然覺得 : 小善則有小失 , 大善則有大失 ,
由於過分思量計較 " 好報 " , 乃得不償失 ,

善 , 本屬虛無 , 由人定之 ,
當一人歌頌某人為聖人 , 某人不覺得甚麽 ,
當十個人都歌頌某人為聖人 , 某人便把自己視之為聖 ,
" 聖人 " 之虛名 , 必困鎖某人 , 形成壓力 ,

又有一例子 :
某人好施樂善 , 自言好事做盡 ,
當某人遇上了和尚 ,
和尚贈了他一句 : " 好事不如無事 ! "
某人卻不明所言 , 大惑不解 ,

和尚說 " 無事 " , 並非叫他不為善 ,
而是為善者 , 不念善 , 不落於虛名 ,
施善而無所施 , 受善而無所受 ,
無施與受 , 不執著於善行 , 自然不執著於果報 ,
不困鎖於假名相 ( 善 ) , 應取中道 ,
此之謂 " 中庸之道 " ,

2009-02-07 17:39:11 補充:
為善是否越多越好 ? 有否一個界限 ?

人的行為造作 , 本來是屬有限性的 ,
故為善者 , 當然有限 ,

正如和尚所說 " 好事不如無事 " ,
就是勉勵人不要執著於 " 善行 " ,
人若不執著善行而行善 ,
就不會有所謂 " 越多越好 " 的意念產生 ,

數與量 , 都屬有限性的事理 ,
行善多寡 , 仍取決於心 ,
我們毋須要定義 " 越多越好 " ,
一個人若未生善心 , 還要強行 , 就會由善轉惡 ,

2009-02-07 17:41:48 補充:
比如說 :
有義工在街上賣旗籌款 ,
義工想要人明白施比受更有褔之理 ,
然而碰上了一個無善心之人 ,
若義工強行要對方募捐 ,
就會觸怒那人 ,
義工本意出於善 , 反過來卻使對方生惡 ,

人若有向善心 ,
就不會計多計少 ,
一切順其心意而行 ,

2009-02-07 17:42:11 補充:
我們的向善心 , 仍得以後天栽種 ,
從而建立單純的意念 ,
有了這單純的意念 ,
就有動力推動我們所行 ,

若有人要互相比拚 , 要越多越好 ,
那人的向善之心 , 將會漸漸變質 ,
因為這只是追逐數與量 , 屬私慾 ,
而不是發自內心的善意 ,

正如和尚所說 : " 好事不如無事 " ,
好事 , 是可以數量化的 ,
故行善者 , 必屬有限性 ,
無事 , 離於數量 , 無即無可限量 ,
勉勵人行善 , 心不住於 " 善 " 中 ,

2009-02-07 17:42:24 補充:
若心有善念而為善者 ,
就有所謂行善越多越好之理 ,
( 並非說心有善念是不好 , 而是念善也可念惡 )

若心無善念而為善者 ,
何來越多越好呢 ?
( 無善念即無惡念 , 心離善惡二執 , 落於中道 )

2009-02-07 17:58:08 補充:
若你未太了解上述說理 ,
為了不使你迷困於道理中 ,
我還是以一般人執善而行的心態 ,
答你 : 行善越多越好 ,
2009-02-22 5:53 am
中庸之道本身都要取個「中庸之道」……
2009-02-12 4:16 am
P.S.中庸之道是平衡兩者間的利弊,不是做中間位。
2009-02-09 4:56 am
*..有言做人當取中庸之道..??

*..不做{強者}..也不做{弱者}..{命長久}..呵..!..嘻嘻

*..是否所有事也應如此..?

*..當然不是啦..!..?

*..中庸之道..是...對外..!?

*..對內呢..?..是...感就要..問問你自己囉..哈哈...?


*

2009-02-08 21:06:53 補充:
*


.... : 行善越多越好 ,??????>>>


.....中庸之道..>>>...行善...=..>>..善道....!?..做人之道..好

.....有人說..善惡併行..才是大丈夫..是嗎..?

*

2009-02-08 22:08:45 補充:
....digimonkay ( 小學級 5 級) ...你好..

...為善是否..越多越好..?..我對你說..是 ..你可否做到..呀..?

...講真呀..我都做唔到....啊..!


*..有否一個界限..?...??

*..處事的核心..{..慈..儉..讓..}是道家三寶..

*..然而{..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這就是處世箴言..>>..時刻提醒自己要關心別人..呵..!?

*
參考: ~..半睡半醒..說夢話..~
2009-02-04 5:50 am
的確,一切都應該取以中庸之道,因為無論什麼事,過份極端的做,也會變成有{反效果}的...所謂:物極必反.是也


例如,有過多的錢就會更難理財,甚至惹來打劫..又如,太過有名氣,就得太大的壓大,生活比人注意...例如,太過讀書,就會讀得傷神,影響思索...

因此,若走極端(不守中庸)就只會得到反效果...
不守極端,謹守中庸!

所謂剛柔並濟.陰陽調和.中庸之道...就是應該的路線....
2009-02-04 3:26 am
我接受儒家的所謂「中庸之道」,是無尚的至理了。我所謂接受,是信念的一種,也與宗教相類,只是對象不同吧了。
你的疑問,我就以經驗作答。所謂為善,應是與「去惡」相提並論的。你聽過「留有餘之地步」了。當去惡揚善之時,常懷「留有餘之地步」之心,那是中庸之道吧!
又「為善」是不同於「修為」的。你說的「溫習」,目的是求「精進」,是後者了。你不能超越你的限制,如能力、資質等,那是要合乎「中庸之道」了。至於吃喝玩樂,其實無異於「溫習」,也受同樣的限制呢!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24:5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03000051KK000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