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Q:新春揮春有一張「招財進寶」,點解要寫埋一堆?
A:揮春「招財進寶」的寫法有兩種,一種為四字分開,另一種卻是巧用四字的邊旁,合成具藝術感的連體字。
圖片參考:
http://tkfiles.storage.live.com/y1pXXFzmV1xwUGyK7Z4VV3lxAAgYmmch7yY9jS6qdOd6tyFK0hxuwvkCLgetO-RJjPHriPtHXtsjlU
其實這種寫法並不鮮見,例如結婚等盛會上常用的「囍」字也是一例,它由兩個「喜」字合成,大有雙喜臨門之意。其他還包括由「黃金萬兩」、「福祿壽全」、「日日有見財」、「日進斗金」、「好學孔孟」等語句所組成的合成字,皆有美好吉祥喻意。
其實這些所謂連體字,對於老百姓來說叫「吉利字」、「吉語字」或「團結字」,民俗學家則稱為「合體字」或「吉祥合體字」。其出現與道教風俗猶關。
(1)合體字的起源
據資料所稱,「合體字」的源頭可追溯至先 秦時 君主用來傳達命令或徵調軍隊的符文,通常是把幾個篆字合併在一起,刻在竹或木上,再剖為兩半,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驗真假。所以要採用數字複合、筆劃交錯的手法,就是怕人作偽。
(2)合體字與道家符文
但到了道教流行的漢代,這種手法便被道士們借用到所謂符篆上。如傳世兩漢道教經典《太平經》(《太平清領書》)中收錄的一些早期的符「興善除害」、「令專者無憂」等等,其實就是幾個表示吉祥涵義的隸字的合體,稱為「複文」。 如以下所示:
圖片參考:
http://www.taoism.org.hk/religious-activites-rituals/image/img4311d.gif
至唐宋時代,道教盛行,為渲染神秘氣氛,道士畫符愈益離奇,除派生出「秘篆」、咒語外,還引進河圖洛書、八卦,乃至神像等圖形,但造符的基本手法,依舊是以複文為主。如所謂「護身符」、「厭鬼符」、「祈雨符」之類的符文,無非是「吉利」、「厭鬼煞」或「雷」、「雲」、「風」、「嵬」等字形的合體。
(3)合體字演變為民間吉祥用法
因為合體字長期被應用在道教符籙上,而符籙向被認為帶有召鬼神、鎮精魅的奇特力量;在道教盛行下,民間亦深受其染,「依樣畫葫蘆」,圖把吉利語句寫成如符籙一般,就能如願以償。這就造成以吉語合成文字的興起。
例如民間的厭勝錢,其錢文就使用了「吉祥合體字」。厭勝錢(壓勝錢)是一種具有避凶趨吉含義的錢幣,但並非流通及作交易的貨幣。錢上有吉語、符咒、人物、動物、花草等各種圖案花紋,卻相當於護身符。從宋朝鑄造的厭勝錢文觀察,與當時的道家符文相像,就可見至晚從宋代起,合體字已從道士畫符,演變為民眾表達避兇求吉願望的一種手段。
及後在清代的厭勝錢上,更見聯筆減劃的「黃金萬兩」、「招財進寶」之類的四字合體,已跟現今商家貼在門板上的一模一樣或大同小異。
圖片參考:
http://blog.21nowart.com/attachments/2007/11/1_200711231314215.jpg
因此一部分迄今還保留在現代生活中的吉祥合體字,至遲都已在清朝時定型了。
(4)合字斗方
如把吉祥合體字寫在方形紙(斗方)上,就稱作合字斗方。吉祥合體字的字形配合字義有吉祥的寓意。例如「黃金萬兩」採取縱向組合中的筆畫搭借,猶如財富積累;「日進斗金」和「招財進寶」兩合成字,運用「進」字之底部,把其他字涵括起來,形似車載,喻意財源滾滾。
下面是一些合體字例子:
圖片參考:
http://tbn3.google.com/images?q=tbn:en23g0AVHxuT8M:http://www.shianya.com/phpBB2/files/12345.gif
日日有見財
圖片參考:
http://tbn1.google.com/images?q=tbn:4dolJjPn8pkEgM:http://pic.nipic.com/2007-11-12/20071112233924198_2.jpg
黃金萬兩
圖片參考:
http://tbn3.google.com/images?q=tbn:J-BHzfnj1t1OEM: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1/Hxkm_zhongwen_kanji.svg/200px-
好學孔孟
圖片參考:
http://tbn3.google.com/images?q=tbn:54QDGBGHMOjE4M:http://lh3.ggpht.com/_ZBZhPWmkkK4/R4S5Lk4Q9cI/AAAAAAAAAEM/dpabtS6W5_E/SFC_%E6%97%A5%E9%80%B2%E6%96%97%E9%87%91(%E5%B0%8F).jpg
日進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