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二戰德軍是如何佔領東歐直逼莫斯科,又為何敗北?

2009-02-01 8:09 am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6.gif
問二戰德軍是如何佔領東歐直逼莫斯科,又為何敗北?

回答 (2)

2009-02-01 9:09 am
✔ 最佳答案
在二戰時侯,德軍首先攻陷西歐,北歐等地區,然後和蘇聯發動突然襲擊.由於蘇聯在二戰開始時和德國關係友好,兩國更曾在1939年秘密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合謀瓜分了波蘭,所以蘇聯對德國即使有防範,即並非太嚴密.就算是後來蘇聯為防德國入侵的而建立的東方戰線,亦因為蘇聯和其他國家,如英國不和,而未能成功抵抗德國的入侵.
因此,在1941年,當德國的三個軍團,分北方、中央、南方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時,蘇聯一時被殺得不知所措.
戰爭剛開始,蘇聯西部66個機場遭到猛烈轟炸,蘇軍半天之內就損失飛機1200架,其中800架未及起飛即被毀於機場,蘇聯西部城市、海空軍基地、通訊設施,在德軍航空兵襲擊之下嚴重受損,邊境軍區指揮機構基本陷於癱瘓。
在戰爭的頭一周,德軍憑借突然進攻、武器裝備上的優勢、軍隊早已動員和集中並有作戰經驗等優勢,打得極其順手,中央集團軍群已推進到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Минск),南方集團軍群的前鋒,已近至通向基輔的接近地,北方集團軍群,已經渡過西德維納河。
面對有備而來的德軍,蘇軍猝不及防,蘇聯政府雖然採取緊急措施,把前沿軍區改為方面軍,成立了蘇軍統帥部,但由於大量工作未能搶在戰爭爆發之前就緒,因而在戰爭開始時嚴重失利,由於蘇軍裝備陳舊,指揮人員素質較差,對敵主攻方向判斷失誤等原因,致使戰爭初期,便有28個師被全殲,70個師人員武器損失過半。據戰後西方公布的統計資料,在德蘇戰爭的頭18天,蘇聯損失2000列火車的軍火,3000門大炮,2000架飛機,1500輛坦克,以及30 萬蘇軍被俘。
德軍在佔領明斯克後,7月15日,德軍攻佔了蘇聯首都莫斯科的門戶斯摩棱斯克(Смоленск),合圍了蘇軍十幾個師,切斷了蘇聯西部最重要的交通幹線明斯克-莫斯科公路,此時德軍離莫斯科僅有380公里之遙了。
但是這時, 德軍犯了一個影響全局的錯誤,德軍分調部分進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團軍群主力進攻南方的基輔,以佔領蘇聯的糧倉——烏克蘭。基輔戰役從盛夏打到秋初,蘇軍在基輔防禦戰中嚴重失利,不僅損失了前沿兵力,而且用於這個方向上的預備隊也消耗殆盡,部署在基輔地域上的兩個方面軍中,有6個集團軍被合圍,西南方面軍主官全部陣亡,尚有幾個集團軍的司令被俘,據德軍方面宣布,德軍圍殲蘇軍66萬人,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殲滅戰。9月,北方集團軍群已經佔領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全部,進抵列寧格勒近郊,並聯合芬蘭軍隊完全封鎖了列寧格勒,開始了持續達900天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德軍雖然在南方和北方取得重大勝利,但在北路列寧格勒卻沒有完全得手,而中路卻錯過了進攻莫斯科的最好時機,也錯過了一舉擊潰蘇聯的最佳機會。
1942年4月,莫斯科會戰以蘇軍獲得勝利而告終:此戰宣示俄式「大炮兵主義」戰勝德式「機甲化坦克部隊」戰法,蘇軍這時初步穩定了德蘇戰場局勢,打亂了德國的「閃電戰」計劃。
1942年,蘇聯國民經濟轉入戰時軌道,軍工生產已經恢復並有一定發展,給軍隊提供的新式武器裝備逐漸增多,敵後游擊運動開展得更加廣泛,同時蘇聯還得到美英戰略物資和武器裝備的援助。
1943年是德蘇戰場轉折性的一年,史達林格勒戰役後,蘇軍繼續向頓河上游、庫爾斯克(Курск)方向和哈爾科夫方向發展進攻,收復了庫爾斯克等地。同年1月,蘇軍突破德軍對列寧格勒共900天的封鎖,而在封鎖列寧格勒期間,列寧格勒市民在寒冷、飢餓和德軍的威脅下支撐了900天,城內約有一半的人死亡,被稱為世界軍事史的奇跡。與此同時,蘇軍在高加索方向轉入進攻,至4月初收復了北高加索大部分地區。
在其後的庫爾斯克戰役上蘇軍對庫爾斯克突出部加強了防禦,並在游擊隊的幫助下,擾亂德軍的後勤保障系統。7月5日晨,庫爾斯克決戰打響,但在蘇軍極其頑強的防禦面前,德軍的進攻收效甚微。12日,雙方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南翼的門戶奧博楊方向名不見經傳的小村普羅霍羅夫卡發生坦克遭遇戰,雙方各有1200輛坦克參戰,各有大量飛機支援,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一整天。當日暮時分,蘇軍在這場決戰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近十多年的西方研究稱德軍實際上以較小的交換比在戰術上擊敗了蘇軍,但此役確實將德軍的進攻能量耗盡)。8月23日,蘇軍收復哈爾科夫,庫爾斯克戰役以蘇軍全面獲勝而結束.
從此,蘇軍完全奪得戰略主動權,德軍被迫轉入全面防禦。8月,蘇軍在大盧基(Великие Луки)到黑海長達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展開進攻,到11月為止,收復近一半失地,包括布良斯克(Брянск)、斯摩棱斯克、基輔等大城市。
蘇聯反攻階段1944年開始,蘇軍對德軍連續發動了10次重大的戰略性進攻作戰,蘇聯史學家稱為「十次史達林突擊」,收復了本國的全部領土,並將戰線推移到境外,進入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等國作戰,到年底共消滅德軍約200萬人。
2009-02-05 12:54 am
在二戰開始之前,德國便幾乎得到整個東歐了:奧地利的合併、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都與德方連成同一陣線。


剩下來的,就只有軍事實力比較強大的波蘭。然而,波蘭卻被德軍閃電擊倒。


說實在的,德軍要取得莫斯科並擊敗蘇聯,並非沒可能,但為何德軍卻在莫斯科門前失利呢?


1 失去良機
當時有某些將領主張迅速進軍莫斯科,不過面前有兩條路選擇:一是進攻莫斯科,二是南下直取烏克蘭的「糧倉」以確保全軍的物資供應。希特拉選擇了後者,由此,蘇聯獲得了時間從西伯利亞調動支援抵抗德軍。


2 失去天時
希特拉過份樂觀,認為可迅速佔領莫斯科,因而沒有為冬季作準備。然而由秋天一直等到了冬天,仍然不能攻克莫斯科。德軍士兵衣裝單薄、糧食不足、車輛容易死火、坦克履帶被卡著、槍管也不靈了。莫斯科的隆冬極度嚴寒,有「冬將軍」之喻,不僅挫敗了德軍,也葬送了一百年前的拿破倫軍隊。


3 失去人和
在史達林的暴政下,蘇聯百姓早已人心背向,因此當初德軍進攻蘇聯,蘇聯人都將他們視為解放者,並且夾道歡迎,對德軍士兵又送花又送糧。可惜希特拉驕狂自我,實行種族主義政策,不但鄙視猶太人,同時也厭惡斯拉夫人,於是對佔領區內的蘇聯人進行嚴酷的高壓管治。蘇聯人後來意識到成為德國人,比成為蘇聯人的下場更慘烈十倍,終於,軍民全力抵抗德軍,堅守並挫其於莫斯科城下。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23: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201000051KK0002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