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人格分裂
介紹:
解離性人格疾患,又名多重人格、人格分裂,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多重人格具有超過一個(2個則稱為雙重人格)的人格存在,就有如「在一個身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
所謂分裂型人格(有人將其稱為怯懦與自卑人格),具有這樣一些表現:內傾、孤僻、膽小、懦弱、自卑、害羞、沉默寡言、不愛交往、不關心別人對他的評價、缺乏知已、行為怪癖(但尚能使人理解)。他們儘管沒有喪失對現實的認知能力,但社會活動能力差,又缺乏進取心,常靜坐沉思,沉溺於幻想之中。自我中心傾向明顯,對人態度冷淡,怕見生人,不主動與人打招呼,也不願意介入別人的事,尤其迴避那些競爭性情境。幾乎沒有自信心,害怕在別人面前講話做事,往往話到嘴邊就猶豫起來,吞吞吐吐,渾身緊張,手足無措;做作業、寫文章或幹別的事都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害怕被人恥笑。由於疏遠別人,也使自己在群體中感到日益孤立,越來越難堪。有分裂型人格的人很難適應人多的場合和需要頻繁直接交往的工作如教學、宣傳鼓動、文藝、公共關係等,但尚可適應人少的工作如圖書館、實驗室、氣象觀測站、廣播電視轉播台、倉庫等。
分裂型人格常見於那些學習落後、工作成績小、在群體中地位低下的人身上,女性多於男性。有些人可能保持終生,其中部分人的分裂型人格可能成為精神分裂症的病態人格基礎,以至發展成為精神分裂症。但分裂型人格還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它不伴隨出現病理性幻覺、妄想、情感淡漠、思維與行為紊亂等精神分裂症的特殊症狀。
臨床症狀:
多重人格患者的每一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各別思考模式和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包羅萬像,可以有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甚至物種。他們輪流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此時原本的人格對於這段時間是沒有意識也沒有記憶的。分裂出的人格之間知道彼此的存在,但原本的人格(即未產生多重人格前的人格,或稱主人格)並不知道「他們」的存在,所以即使患者發現自己的記憶有截斷的現象,也無法知道自己已有多重人格。但分裂出的人格中往往會有一個是知道所有事的,如果這個人格願意合作,治療人員就能從中得知許多有益的資料。
患者分裂出來的「人物」,會有獨立的人格,而每個人格特質往往大不相同。比如《第五位莎莉》中的主角-莎莉,是一個善良又脆弱的女子,而她分裂來出來的另一個個性(或者說是,另一個人)--金妮,卻是個內心充滿了恨意的殺手。又如《24個比利》中分裂出來的人物,除了性格上有明顯的差別外,還有外觀髮色、性別、國籍的的不同,甚至還有年齡的差距(最大的26歲,最小的3歲)
分裂出來的人格,相互間可能彼此知道彼此的存在,但也可能不知道。通常會有一個「領導者」的角色出現,在《24個比利》中的領導角色,就是一名稱為「老師」的人物。
人格的轉換,通常是因受到外界特定的刺激 ,而出現特定的人格。轉換時患者通常會有劇烈的行為或感受發生,比如說莎莉會出現頭痛或暈眩的症狀,而「比利」則有昏倒、大叫、歇斯底里的情形。
記憶發生不連貫的情形。當一個人格浮現出來,其他大部分人格即處於失意狀態。所以當比利被警方逮捕時,會說「發生了什麼事?我傷害了什麼人嗎?」
成因:
多重人格的產生與童年創傷有密切相關,尤其是性侵害。患者的男女比(1:9)可以作為佐證,這或許是女孩比男孩易受到性侵害的緣故。當受到難以應付的衝擊時,患者以「放空」的方式,以達到「這件事不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感覺,這對長期受到嚴重傷害的人(如近親相姦)來說,或許是必要的。
幼年時期遭受長期的暴力虐待、性侵害等,造成個人人格成長的扭曲。身體上受到痛苦的折磨,但無處可逃,只好在心靈上成長出另一種保護性、逃脫性、甚至暴力性的人格,作為面對痛苦的解決方法。
受到劇烈的打擊或壓力,無法承受,也有可能產生人格分裂的情形。
治療:
多重人格的根治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治療人員主要是在多重人格中找出一位熟悉所有人格的內在人格,讓其成為核心人格,且讓各種內在人格互相對談而認識其他人格,然後找出性格上相似的人格率先整合,從而逐步削減內在人格後整合為一。
分裂型人格常從童年期形成起就維持一生,很少改變,而且各種表現比較穩定,不易發生衰退。迄今無特殊藥物治療這種病態人格。不過有分裂型人格的智力尚屬良好,有的人還能獲得傑出成就,中外一些藝術家、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也屬分裂型人格。因此,有這種人格症狀的人不要自卑,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人格缺陷,注意多與他人接觸,不要老是擔心會被人恥笑或誤解;要盡量輕鬆愉快地與人談話、交往,在與人交往中跟他人相互瞭解,爭取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幫助,用友誼來取代孤獨。別人由於你給予他的幫助而稱讚你,這是有助於幫助你擺脫和克服自卑、怯懦,增強成功感和自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