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Q:趙雲打仗(正史的打仗事蹟)
A:由西晉人陳壽所著、被認同為正史的《三國志》,對於趙雲打仗的事蹟,著實落墨不多,有關他的描述只有寥寥數百字,實不像相距上千年的那部《三國演義》那般將其神化。但亦有數個事例如下,見於《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第六》:
(1)「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卽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卽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
據正史所載,趙雲確實曾在當陽長阪坡保護繈褓中的後主劉禪及其母 甘 夫人,而且更保她們母子兩人平安。趙雲之後便被升遷為牙門將軍。而趙雲有否激戰曹軍眾將,則未見所說。
(2)「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倶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雲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于成都。成都旣定,以雲為翊軍將軍」
據正史所載,劉備打益州攻不下來,命諸葛亮、張飛、趙雲率兵支援,並沿途平定郡縣。眾人至江州後,趙雲便分兵經過江陽,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成都。
(3)「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眞遣大眾當之。亮令雲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雲、芝兵弱敵彊,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劉後主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領軍北伐,命令趙雲、鄧芝率領一支偏師作為疑兵,北出斜谷道並佔據箕谷,佯攻關中,以吸引曹魏的注意力;孔明則親率大軍向漢中西北出發,遠攻祁山。趙鄧兩人的疑兵果真引來魏國大將軍曹真的阻擋。因敵眾我寡,趙鄧二人於箕谷之戰失利,幸兩人擅於防守,不至被敵軍大敗,能全身而退。當然後因敗蹟而被貶為鎮軍將軍。
如果據以上正史的資料,則其於箕谷之戰中就曾失利。當然那只是佯攻之兵,面對敵方大軍,失利應是預計中的,而最難能可貴的是他能以少量之兵,與鄧芝堅守至最後一刻。
南朝劉宋時期,史學家裴松之(372—451)再為《三國志》廣泛搜集資料,於元嘉六年(429)寫成《三國志注》(簡稱“裴注”)。書中增添資料,引《雲別傳》以述趙雲其他沒被收進原《三國志》的戰蹟:
(1)「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代趙範」
建安十三年(208年),趙雲跟隨劉備平定荊州以南地區,被封為偏將軍,並代趙範執行桂陽太守之職。
(2)「與夏侯惇戰於博望,生獲夏侯蘭。蘭是雲鄕里人,少小相知,雲白先主活之,薦蘭明於法律,以為軍正」
趙雲於博望之戰中,生擒夏侯惇手下將領夏侯蘭。因夏侯蘭曾是他少時同鄉,亦知其明於法律,故薦之於劉備。(夏侯蘭非如《演義》中被張飛一槍刺死。)
(3)「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這可能算不上戰役,只是一提。建安十六年(211年),當孫權欲把其妹( 孫 夫人)及後主均帶回吳國時,趙雲及張飛領兵來截,成功奪回後主。此事亦見於東晉習鑿齒撰的《漢晉春秋》:「先主入益州,吳遣迎 孫 夫人。夫人欲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乃得止。」
(4)「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雲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雲為公前鋒所擊,方戰,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陣,且鬥且卻,公軍散,已複合,雲陷敵,還趣圍,其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雲圍內,翼欲閉門拒守,而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擂鼓震天,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墜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雲為虎威將軍」
這就是成語「偃旗息鼓」及「一身是膽」的來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為爭漢中之地,運數千萬囊之米到前線。劉備於是派黃忠率兵去襲擊曹操的糧草大軍,而趙雲則屯兵於後。但黃忠軍隊遲遲沒回,趙雲便率數十騎前往接應,卻恰巧為曹軍前鋒所擊。趙雲率將突圍,且戰且退,手下將領張著在突圍中亦告受傷。兵少勢弱之下,趙雲便施計,先退回營寨,並敞開營門,偃旗息鼓,隻身站在營門口。曹操怕中計而撤退,卻被趙雲的士兵伏擊,趙雲趁機追擊,把曹軍打得大敗。後劉備更大讚子龍一身是膽。
(4)「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當劉備伐吳失利後,趙雲由江州進軍至永安接應劉備,但其時吳軍已退。
如以《雲別傳》來說,則未見其他敗蹟。當然有許多史學家對於裴松之所引的《雲別傳》,及其他三國時期二十一人的別傳內容真確性有所保留,如清人何焯就曾反駁《雲別傳》的三處真確性。雖則如此,但仍有不少史學家認為這些別傳極具歷史參考性質,至少如宋朝巨著《資治通鑑》則仍有所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