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12月時不小心扭傷了左腳」:
認識扭傷
由於關節的負擔過重、使得其上的韌帶受到傷害、我們稱它為「扭傷」任何一個關節都可能發生扭傷的現象、而膝蓋、足踝及手腕、手指的關節較容易發生。
而扭傷也常伴有肌肉拉傷的現象,不只是外力拉扯,肌肉突然用力收縮或拉長也會導致拉傷。若斷裂處在肌肉跟肌腱交接處,而深層肌肉發生纖維斷裂產生黏連時(adhesive),患者不只會感到疼痛,還可能聽到「啪」的斷裂聲,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扭傷時症狀
1:疼痛及觸痛、傷得愈嚴重痛得愈厲害。
2:腫脹。
3:傷處皮膚會變色。
4:嚴重時關節會變形。
扭傷時注意事項
1:以彈性繃帶包紮、並避免使用該關節。
2:前24小時以冰敷來消腫。
3:24小時後儘量使該關節運動、但不可施以重力。
4:休息時儘量舉高受傷的手、腳、以避免腫脹。
5:以溫水一天浸泡數次、會有助益。
「而且當我嘗試把腳往內翻時還是會痛」:
「腳掌骨骼(跗骨)」=是由多根蹠骨與楔骨(含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骰骨,跟骨,距骨,足的舟骨,聯接脛骨與腓骨的下端,組合而成。
「痛因」=腳部慢性損傷(Chronic foot strain)是長期又過度的不當使用腳部,產生肌肉和韌帶的勞損,韌帶就會失去彈性而變的比較長,久之則發炎,較長的韌帶當然失去其固定骨頭的功能,所以腳部的骨頭也就隨之移位了,如不及時治療,就形成退化性關節痛(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症狀」=腳部慢性損傷,產生最常見的三種直接痛是、蹠骨痛(metatarsalgin)、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a)、內翻足(Pronated food)。另三種為反射痛點:「足背痛=伸趾短肌反射點」,「第二趾痛=骨間肌反射點」,「姆指痛=伸肌反射點」。
脛骨在站或走的時候都有下壓的力量,因韌帶拉長和發炎,失去其固定骨頭的功能而造成:下列一連串的骨牌效應:距骨的頭部向內旋轉向下施壓,使足的舟骨向內旋轉向下脫位。跟骨向內向上旋轉。當楔骨向前移位和跟骨向內向上旋轉,就把腳弓拉開,造成了腳底筋膜炎(腳掌,腳弓和腳根都痛)。內側副韌帶失去固定的功能,造成距骨向內脫位,使腳根相對地向外翻。腳跟外翻成了外翻腳。
以上是用骨骼的理論「請自行找,腳掌骨骼(跗骨)的解剖圖面,配合以上的解釋會更加清楚」分析,來告訴你的病因,並加以整合讓網友有初步的了解與認識,別讓錯誤的訊息,擾亂您的寶貴治療時間。
「而且當我嘗試把腳往內翻時還是會痛」:
依你所述的狀況,由上述可知,你的骨骼已些微錯位、韌帶、肌肉也有發炎現象,才會紅腫。
「還有有知道如何能幫助正確走路的方法的嗎」:
1:受傷後24小時內以冰敷來消腫。其目的:*使血管收縮,以減低軟組織的腫脹*、*增進受傷部位的重建的能力*、*鎮痛*。
2:受傷後超過48小時以上者:請採用適當的熱敷。其目的: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不單是傷處熱敷,如小腿與大腿也一併熱敷效果更好)
3:受傷24小時後儘量使該關節運動、但不可施以重力。其目的:讓已些微錯位之骨骼讓它借著關節的運動,而校正歸位,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嚴重者不建議)
4:休息時儘量舉高受傷的手、腳、以避免腫脹。其目的:避免血液回流困難。
5:以溫水一天浸泡數次、會有助益。其目的: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
6:可購買一些外用藥膏,塗抹。其目的:促進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
7:如有醫院開立的消炎藥和止痛藥也可服用,效果加倍。
8:錯位之骨骼要校正好,才能有正確走路的姿勢,不然一走就會痛,久而久之就變成姿勢不良。
本次只對(腳部慢性損傷與扭傷)作簡述,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管中西醫何種療法,均以患者的安全性與舒適感為首要考量,而治療後的成效,是可讓患者明顯感覺的到,祝你: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