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生活習性】
除發情期外,常過著獨栖生活,晝夜兼行。巢域面積爲3.9~6.4km2不定,個體之間巢域有重叠現象,雄體的巢域略大于雌體。雌體大多數時間僅活動于30~40公頃的核域內,雌體間的核域不重叠。食物主要是高山、亞高山約50種竹類,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動物尸體。日食量很大,每天還到泉水或溪流飲水。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平均壽命約爲15歲,性成熟期是6.5~7.5歲,多在4月發情。一般于當年9月初在古樹洞巢內産仔,每胎多産1仔,偶爾也産2仔。剛出生的大熊猫幼崽只有25克,一個月左右的熊猫幼仔長出黑白相間的毛,體重約有1公斤,但仍不能行走,眼不能感光。三個月的幼仔開始學走步,視力達到正常。半歲後的幼仔體重已達13公斤左右,它可以跟著母親,學吃竹子,還要吃些奶補充營養,同時開始學習野外生存的本領。滿一歲時幼仔已長到40公斤左右,到一歲半時體重可達50公斤以上,這時熊猫幼仔才開始獨自生活。
野外大熊猫雌雄性比約爲1:1。
【食物特性】
大熊猫的食譜非常特殊,幾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區可以找到的各種竹子,大熊猫也偶爾食肉(通常是動物的尸體)。大熊猫獨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當地人稱作"竹熊"。竹子缺乏營養,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營養,大熊猫逐步進化出了適應這一食譜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離活動,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時間長達14個小時。一隻大熊猫每天進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體重的40%。大熊猫喜歡吃竹子最有營養,含纖維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莖,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兩種竹子。當一種竹子開花死亡時(竹子每30~120年會周期性地開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轉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栖息地破碎化的持續狀態增加了栖息地內只有一種竹子的可能,當這種竹子死亡時,這一地區的大熊猫便面臨饑餓的威脅。
【生活環境】
大熊猫栖息于長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爲東南季風的迎風面,氣候溫凉潮濕,其濕度常在80%以上,故它們是一種喜濕性動物。它們活動的區域多在坳溝、山腹窪地、河谷階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緩坡地形。這些地方土質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長良好,構成爲一個氣溫相對較爲穩定、隱蔽條件良好、食物資源和水源都很豐富的優良食物基地。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其生活環境濕度很大,溫差也比較大。
【大熊猫的天敵】
儘管大熊猫與世無爭,但在它的栖息領域裏,還是有一些與它們爲敵的動物,如金猫、豹、豺、狼、黃喉貂等,但是它們主要是襲擊大熊猫的幼仔和病弱年老者,因爲年輕體壯的大熊猫仍不失食肉祖先的凶猛,遇强不弱,令敵害生畏,。動物園裏貌似溫順憨態的大熊猫一旦被激怒,也有傷人事件發生。
豺 :主要襲擊少年大熊猫或病弱老年個體。捕獵絕招是爬上其脊背,先挖眼,後抓肛門將腸拉出,故稱“掏狗”;
豹 :襲擊少年大熊猫及年老病弱個體;
金猫:常襲擊大熊猫幼仔。
從大熊猫生育、成長來看,大熊猫屬于逐步走向衰敗、十分脆弱的種群,外界條件的惡變會十分敏感得使其種群數量下降,最終導致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