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古代有很多典籍也有記載梁祝的故事,如唐代梁載言的<十道四蕃志>寫道:「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張讀的 <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偽裝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晋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塚。」在 <鄞縣志>、<寧波府志>、<宜興荊溪新志>中皆有記載這事。
至宋代,張津 <乾道四明圖經>:「義婦冢,即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 在縣西十里接待院之後,有廟存焉。舊記謂二人少嘗同學,比及三年,而山伯初不知英台之為女也,其樸質如此。」
及<咸淳毗陵志>載:「祝陵在善卷山,岩前有巨石刻,雲『祝英台讀書處』,號『碧鮮庵』。昔有詩云:『蝴蝶滿園飛不見,碧鮮空有讀書壇』。」
明代,徐樹丕 <識小錄>:「梁山伯,祝英台,皆東晉人。梁家會稽,祝家上虞,同學於杭者三年,情好甚密。祝先歸。梁後過上虞尋訪,始知為女子。歸告父母,欲娶之。而祝已許馬氏子矣。梁悵然不樂,誓不復娶。後三年,梁為鄞令,病死,遺言葬清道山下。又明年,祝為父所逼,適馬氏,累欲求死。會過梁葬處,風波大作,舟不能進。祝乃造梁塚,失聲哀痛。塚忽裂,祝投而死焉,塚復自合。馬氏聞其事於朝,太傅謝安請贈為義婦。和帝時,梁復顯靈異助戰伐。有司立廟於鄞縣。廟前桔二株合抱,有花蝴蝶,桔蠹所化也,婦孺以梁稱之。按,梁祝事異矣。<金樓子> 及 <會稽異聞> 皆載之。夫女為男飾,乖矣。然始終不亂,終能不變,精神之極,至於神矣,宇宙間何所不有,未可以為證。」
馮夢龍 <情天寶鑒> : 「梁山伯、祝英台皆東晉人。梁家會稽,祝家上虞,嘗同學。祝先歸,梁後過上虞訪之,始知為女。歸乃告父母,欲娶之,而祝已許馬氏子矣。梁悵然若有所失。後三年,梁為鄞令,病且死,遺言葬清道山下。又明年,祝適馬氏,過其處,風濤大作,舟不能進。祝乃造梁冢,失聲哀慟。忽地裂,祝投而死。馬氏聞其事于朝,丞相謝安請封為義婦。和帝時,梁得顯靈異效勞,封為忠義。有事立廟于鄞雲。」
到清代,瞿灝 <通俗編> :「白仁甫祝英台。劇見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之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英台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至於電影,在1953年,梁祝就被搬上銀幕,是為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由范瑞鵑扮演梁山伯,袁雪芬扮演祝英台。1954年,時任國務院總理兼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的周恩來在出席日內瓦會議時曾邀請卓別林等國際知名人士觀看此片,並將其稱作「中國的 <羅密歐與朱麗葉>」。
邵氏電影公司亦曾將 <梁山伯與祝英台> 拍成黃梅調電影作品,導演為李翰祥,凌波飾演(反串)梁山伯,樂蒂飾演祝英台,此劇在1963年上映,獲得第二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演員特別獎(凌波)、最佳剪輯獎(姜興隆)、最佳音樂獎(周藍萍),同年獲第十屆亞洲影展最佳彩色攝影獎、最佳音樂獎、最佳錄音獎(王楊華)、最佳美術設計獎(陳志仁)。
1994年8月,電影 <梁祝>上映,由徐克導演,吳奇隆和楊采妮主演。為了因應時代的風氣,電影中將祝英台塑造成一位天真浪漫不拘禮教的女子,祝母為了讓女兒多學詩書禮儀,命她女扮男裝至她年輕時在杭州遊學的崇綺書院讀書。電影中的書院重視書本和體育方面的均衡發展,在同學情誼的劇情中,還安排了在男校中「同性情愫」的演出。和各代版本最大的不同處,在於這齣電影讓梁山伯提前知道祝英台的身分,並且有了進一步的男女關係。除了男女情感外,這齣電影也利用人物的化妝,表現強調了東晉時代重視門第的觀念。另外,電影中有不少書生都愛吃五石散,據稱是徐克希望用來反映電影拍攝時香港年青人濫用藥物的問題。電影中用了著名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作為電影配樂,由黃霑作詞,吳奇隆與楊采妮演唱,有國語(普通話)與粵語版本。
電視劇方面,<七世夫妻-梁山伯與祝英台>,1999年上映。臺灣民間全民電視台製作,臺灣閩南語發音。賈靜雯擔綱演出祝英台、趙擎飾梁山伯、張晨光飾馬文才、張鳳書飾銀心、李國超飾四九。
<新梁山伯與祝英台>,2000年3月2日上映,台灣中國電視公司製作。羅志祥飾演梁山伯、梁小冰飾演祝英台、陳嘉輝飾演馬文才。
<梁山伯與祝英台>,2007年5月上映,湖南時代明星傳媒有限公司製作。何潤東飾演梁山伯、董潔飾演祝英台、陳冠霖飾演馬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