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製好的飲用水?和請問”水”的常識

2009-01-19 9:50 pm
請問一下軟水、硬水、電解水的好處?
我現在有Brita濾水壺、熱水瓶、國際牌什麼電解水的裝置(2+1濾心)
我父親都將自來水用Brita濾過之後再將水用水壺在瓦斯爐上煮沸放冷後飲用~
我想請問怎樣的程序可以得到較好的飲用水品質?

回答 (3)

2009-01-23 8:08 pm
發現一個新科技

最新的淨水器技術,已經可以做到20年才需更換一支濾芯!

台灣高鐵就是採用這種設備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peerless-commodity/article?mid=55&prev=112&next=54

比燒開水節省一半費用
2009-01-22 3:30 am
恩...davin大大 說的是很正確的
其實 市面上淨水器 起碼60%都是噱頭
便宜RO買一台 濾材都用美國製 這樣就很OK
不要啥事情都用NSF 認證 來模糊消費者
RO前三後1 總共5道過濾 已經很乾淨了
第一道 5微米過濾器
第二道 活性碳過濾器
第三道 1微米過濾器
第四道 RO膜(0.03微米過濾孔徑)
第五道 T33 活性碳過濾器
一堆直銷商及下線所推薦的
不過是 0.2微米過濾的活性碳濾心加上 UV殺菌燈
0.2微米 會比0.03微米好???
RO膜 能過濾重金屬 活性碳能???
要是真的那麼好用 那食品廠 藥廠 都直接跟他們買設備就好了
那我這個 純水 超純水專業人員就沒工作了
至於 出來的水好不好 自己去買之水質筆來玩玩做參考
(單位如果為PPM 數值越低越好)
要是預算夠 就買台4P 數值比水質筆準確
一台直銷商的 要好幾萬
濾材呢? 又要被綁定不是通用規格
廠商說幾千就幾千 真的划算嗎?
一般簡易RO 最低2000左右能擺平
前三道 固定每三個月換一次 都用美國進口
一樣經過NSF認證 三支絕對不超過1000 甚至不超過800
RO膜一樣用美國製 NSF認證
一年換一次 一支也絕對不用1000
最後第五道T33 一年換一次 也不用500
至於RO排放的濃縮水
可以拉回水塔 稀釋再過濾 也可拉到洗衣機 洗衣服用
哪個划算??? 顯而易見
不管用啥過濾器 我都不建議生飲

2009-01-21 20:16:20 補充:
如果以目前你的設備
那就 Brita濾水壺 -> 電解水 -> 熱水瓶
這樣 還OK
參考: 自己是純水.超純水工程專業人員
2009-01-21 5:43 am
硬水是指含礦物質的水? 一般自來水中有何礦物質? 其質與量呢?
http://tw.myblog.yahoo.com/water-ionizer/article?mid=2315&prev=2325&next=2305&l=f&fid=33

軟水是去除掉水中礦物質? 參見-水質按「軟」「硬」分類!
http://tw.myblog.yahoo.com/water-ionizer/article?mid=609&prev=611&next=608&l=f&fid=26

水源有重金屬汙染? 一般自來水有嗎?那裡有?其質與量呢?
http://tw.myblog.yahoo.com/water-ionizer/article?mid=615&prev=616&l=f&fid=26

一般自來水(例總溶解固體量為200mg/L)經活性碳過濾,保留了水中礦物質?
再經R.O膜分離(物理性質)…濃縮後之「廢水」,其TDS值約=225mg/L…
所以,R.O純水機的廢水就是礦物質濃縮的過濾淨水,哪裡有錯?!
紫外線生飲機的直銷業者…和其「下線」們(小MOUSES?)….
煮沸水有「ㄉㄟ ㄉㄞˋ」,所以自來水經紫外線燈管殺菌…可以生飲?!
R.O純水(TDS值約為10mg/L)把礦物質都濾除了…
所以「長期飲用」會導致「骨質***」「軟骨*」?!
為了要攝取礦物質,應該要全面飲用R.O純水機之廢水!?
怕細菌污染,完全無菌的R.O純水再經紫外線殺菌,最好再煮沸,如何?!
「長期喝鹼性水容易造成"鹼中毒"」與「長期飲用R.O純水易導致…」導致…
兩者調調,是不是很雷同?可都是小MOUSES們的「直銷嘉言錄」哦!
「礦物質濃縮的過濾淨水」與「重金屬濃縮液」,事實真相又是如何呢?!
http://tw.myblog.yahoo.com/water-ionizer/article?mid=408&prev=409&next=399&l=f&fid=23
http://tw.myblog.yahoo.com/water-ionizer/article?mid=409&prev=411&next=408&l=f&fid=23
http://tw.myblog.yahoo.com/water-ionizer/article?mid=411&prev=541&next=409&l=f&fid=23

自來水中主成份為硫酸鈣.鎂、碳酸氫鈣、氯化鈉…,硬度以【碳酸鈣】」計,
1.「75mg/L以下」屬軟水,口感佳、煮沸不會沈澱(碳酸鈣)!
2.「75~140」mg/L屬中度硬水,口感尚佳、煮沸稍會沈澱!
3.「140~300」mg/L屬硬水,口感尚不佳、煮沸一定會沈澱!
4.「300 mg/L以上」屬極硬水,不適合作為飲用水源!
5.R.O純水約2~10mg/L屬軟水,口感佳、煮沸不會沈澱(碳酸鈣)!
6.沒有關於飲用軟或硬水的確切醫學方面的報告!
7.飲用「硬水」或富含「碳酸鈣」的水…直接導致「結石」的證據!
8.飲用R.O純水不會導致「骨質***」「軟骨*」!
9.電解鹼性離子水是改變水中無機鹽類的成份與形式,如硫酸鈣->鈣離子!
10.Brita濾蕊,含活性炭及樹脂成份…有過濾氯氣、軟化硬水(石灰質)功能!
11.只要溶存適當「無機化合物」質與量的淨水…都可以飲用!
12. 溶存適當「鹼性離子」質與量的電解水,有助胃腸道「機能」改善飲水!
http://tw.myblog.yahoo.com/water-ionizer/article?mid=1702&prev=1719&next=1700&l=f&fid=33
http://tw.myblog.yahoo.com/water-ionizer/article?mid=541&prev=1221&next=411&l=f&fid=23
http://tw.myblog.yahoo.com/water-ionizer/article?mid=1676&prev=1682&next=1656&l=f&fid=33

了解水質…根據自己需求來選用淨水設備…記得「濾材」都應經常更換!
其實多種水質都有其優缺點…乾淨、安全、口感…是基本要求!
「電解鹼性離子水」則是橫跨「科技、淨水、營養、醫療」等領域之「機能飲水」!
http://tw.myblog.yahoo.com/water-ionizer/

2009-01-20 21:49:11 補充:
更正...
3.「140~300」mg/L屬硬水,口感不佳、煮沸一定會沈澱!
7.沒有關於飲用「硬水」或富含「碳酸鈣」的水…直接導致「結石」的證據!

2009-01-21 21:27:59 補充:
我怎麼會是甚麼電解水大mouse?
1.我沒有受雇於任何人或公司...也沒有專門"誇讚"!某品牌或機款...
2.我專業淨飲水經歷20年...比環保署先...如何!?你呢?請教"營養師"?...
3.連基本水質都說不出甚麼所以然來...只為"安*"代言...是誰在散播謠言?!
4.歡迎就水論水...不要做無病呻吟! 儘po一些沒營養的資訊....
5.建議你先多看看水質試驗分析...每一份報告都價值數萬元!

2009-01-21 21:36:12 補充:
TO樓下...掌心裡的海洋...
逆滲透膜的孔徑約為 1/5000 ~ 1/10000um(1um=10的負6次方米)
閣下提及的0.03um..應為超過濾~限外過濾膜範圍...如everpure.中空絲膜...
http://tw.myblog.yahoo.com/water-ionizer/article?mid=2433&prev=2450&next=2425&l=f&fid=33
歡迎討論相關資訊....

2009-01-21 22:10:11 補充:
已知最專業且有內容的"水與健康"資訊....
1.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
http://www.chemedu.ch.ntu.edu.tw/lecture/nobel2003a.htm
2.日本維基百科-電解水
http://ja.wikipedia.org/wiki/%E9%9B%BB%E8%A7%A3%E6%B0%B4
3.日本厚生勞動省/醫學總會1999年年會認證
http://tw.myblog.yahoo.com/water-ionizer/article?mid=588&prev=589&l=f&fid=29

2009-01-24 14:00:51 補充:
醫學營養角度,鈉離子與氯化鈉水溶液,一為鹼性一為中性,對人體影響大不同!
尤其對於血壓影響,體內酸毒的中和機制,鹼性資源的攝取....詳盡資訊請參考書目-
聽!PH值會說話...部落格有轉載部份精華資訊!
同理,(水合)鈣離子水溶液與無機結合鈣(如磷酸鈣.氯化鈣.硫酸鈣...)水溶液...
對於人體之鈣.鎂.磷...平衡或營養吸收,影響與作用大不相同!
參考: ME, ME, me, me, 網路資訊, ME


收錄日期: 2021-04-15 19:47:0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119000016KK0395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