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解釋】知道自己的恥辱了,才能發揮出力量和勇氣。
知恥而後勇”語出聖賢孟子。
“知恥而後勇”源於“知恥近乎勇”,語出《中庸》。
儒家把“知恥近乎勇”,“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構成對知、仁、勇“三達德”的一種闡發。
儒家所說的「知恥近乎勇」的勇是勇於改過。這裡把羞恥和勇敢等同起來,意思是要人知道羞恥並勇於改過是一種值得推崇,誇耀的品性。是對知羞改過的人的這種行為的讚賞。
春秋時期,吳越交兵,越國兵敗。越王勾踐入吳宮,做了吳王夫差的奴隸。勾踐含羞忍辱,終於獲釋回國。他臥薪嘗膽,訪貧問苦,任用賢才,發展生產。那種形狀,在中國歷代統治者中絕無僅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國家富足,軍隊精壯,一舉滅掉吳國,勾踐也成為春秋霸主。這就是“知恥而後勇”﹗
其實,那個吳王夫差也不是簡單人物。當年勾踐與吳王闔閭作戰,大敗闔閭,闔閭因此氣病而死。夫差繼位,每天必使人喊︰夫差,你忘了越國之仇了嗎?夫差則涕泣說,不敢忘﹗這才有後來的勾踐成為他的奴隸。這是比勾踐還早的知恥而後勇﹗但此人勝利後便沈溺於酒色,又以霸主自居,東征西討,結怨於諸侯。加上殺賢臣,親小人,終於滅國亡身。用顏真卿《爭座位》裡的話來說,就是“可不儆懼乎”﹗
說起來“知恥後勇”。當也有三種境界︰
1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觀古今來往,在尷尬與艱難中,審時度勢,,明“恥”之所在。
2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芳消得人憔悴。 生命不止,奮鬥不息。
3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歷盡磨難,自強不息,方成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