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鯢和蠑螈有什麼分別??

2009-01-15 6:12 pm
請問 大鯢 和 蠑螈 有什麼分別??

我記得牠們兩種也叫 蛙蛙魚 ,
難道是我記錯了 =.="

回答 (1)

2009-01-15 6:20 pm
✔ 最佳答案
名稱: 大鯢(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別名: 娃娃魚
分類地位: 兩棲綱、有尾目、隱鰓鯢科
學名: Andrias davidianus
分佈範圍: 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和廣西
數量: 不詳,但已較從前銳減。
形態特徵: 體長100—180厘米(約幼兒至成人的身高)
體重20—25千克(約4—5大包食米)
攻擊指數:40
防禦指數:35


香港蠑螈 (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 香港瘰螈(Hongkong newt)
分類地位: 兩棲綱、有尾目、蠑螈科
分佈範圍: 香港、深圳
數量: 罕見
形態特徵: 體長12—15厘米
尾長4—6厘米
體重不詳
感官能力:視覺85;嗅覺60;聽覺85
特殊技:能在水中游泳,也能在陸地上生活。
識認方法: 頭部、身體背面為棕褐色,皮膚較為光滑,疣粒較少,體側橫突,末端部位疣粒大,形成顯著的側棱,尾鰭褶薄,腹面有圓形的橘紅色斑。

生態習性: 住:棲息於海拔300—940米的山區溪流中,溪底有小石子和泥沙。
行:夜晚活動。在水中游泳,也能在水域附近的陸地爬行,行動緩慢。
休息:隱蔽在溪流底部石下或岸邊。
食:肉食性。以昆蟲、蚯蚓、小型螺類等為食。
性格:溫順
繁殖:2月和9月產卵於溪流中或溪流邊的靜水中。
成長:幼體身體較為細長,有三對絲羽狀的外鰓,尾背褶細弱,起始於尾基部,在水中生活。2個月完成變態,3年達性成熟。
壽命:不詳
保護級別: 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瀕危原因: 1、人類活動範圍劇增,使其棲地喪失。2、分佈區過於狹窄。

蠑螈有好多種...暫時只講香港嗰種比你知~~

2009-01-16 13:02:51 補充:
更正...原來娃娃魚是蠑螈的其中 一種~~

2009-01-16 13:03:25 補充:
物 種 名 稱 : 中 國 大 鯢
學 名 : Andrias davidianus
類 別 : 兩 棲 類
特 性 : 叫 聲 似 娃 娃 的 哭 聲 , 表 面 呈 棕 褐 色 , 背 有 黑 色 斑 塊 , 頭 部 扁 圓 , 有 四 隻 腳 ; 肉 食 性 , 被 招 惹 會 咬 人
體 形 : 平 均 身 長 1.15 米 , 重 約 25 至 30 公 斤
分 佈 : 只 在 中 國 有 紀 錄 , 生 於 黃 河 、 長 江 及 珠 江 流 域 於 海 拔 1,500 米 以 上 支 流

2009-01-16 13:03:36 補充:
存活 情 況 : 野 生 大 鯢 數 量 不 詳 , 但 由 於 捕 獵 過 度 , 加 上 中 國 境 內 河 流 的 破 壞 , 包 括 長江 三 峽 大 壩 工 程 等 , 導 致 大 鯢 顯 著 減 少 , 目 前 已 列 入 國 家 二 級 保 護 動 物
人 工 繁 殖 大 鯢 頗 見 成 效 , 據 指 目 前 數 量 有 10 萬 條
資 料 來 源 : 國 家 農 業 部 、 《 蘋 果 》 資 料 室


收錄日期: 2021-04-26 11:58: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115000051KK0029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