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劇資料

2009-01-15 5:21 am
日本能劇資料唔該!盡量多D

回答 (1)

2009-01-15 5:46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gb2.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2003-2-25/n04.jpg

能劇(Noh)是一種結合了舞蹈、戲劇、音樂和詩歌的舞臺美學表演,在日本傳統藝術裏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能劇本質上是一種舞劇,劇本乃是用來創造舞蹈動作的背景。能劇的主旨不在戲劇行動的呈現,它所致力的毋寧在以抒情的形式表達一種情境。所有的能劇都以一場舞蹈爲極致,之前的臺詞主要的功用在爲此一高潮預爲鋪設。
根據能劇的始祖之一世阿彌(Zeami, 1363-1443)的說法,能劇裏一種很重要的部份是「觀衆的藝術」(the art of the spectator),也就是如何對觀衆有益、配合觀衆的藝術。在世阿彌的著作中,仔細地詳述了劇團、演員、和導演如何作用在觀衆身上。這關乎的是注意力和接受度,能劇表演者要跟隨著觀衆的狀態,以不同的方式來演出。例如若在夜間稍晚時演出,便要演得更有活力而使觀衆耳目一新,所以有時要改變劇本來達到這樣的效果。能劇以最爲強烈集中的方式將觀衆含納其中,令大衆也自有其角色扮演。
能劇的表演者是扮演一種敍述故事的角色,能劇中的對話極少,動作、音樂都祇是個大概象徵,其中幾無事件的發生,表演者多是以某種形式的譬喻來表達具體的概念,故必需對日本的歷史文化有一定的認知,才能明瞭表演者所表達的內容。
能劇的演出以捕捉意境或情感的精髓爲目標,一段情節往往費時長久,精采的部份則出以極端特定風格化的靜止姿勢與體態。演出時的舉手投足、吐氣語調等都遵照既定規則。樂團主司配樂,並且控制每個姿態持續的時間。能劇是世界上劇場條件最經細心控制的表演方式之一,而産生一種繁縟典禮或儀式的總體效果。
狂言(Kyogen)則是加插在能劇演出之間的一種短鬧劇表演,跟能劇不同,狂言只用對白口述,而不同於能劇結合了音樂、舞蹈和對白來敍述故事。

歷史
能劇於何時出現已無從稽考,但一般相信,能劇大約在14至15世紀開始盛行。觀阿彌(Kannami, 1333-1384)及世阿彌父子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能劇作家,今天仍經常演出的250出劇均出自世阿彌的手筆,而世阿彌亦寫了不少關於能劇美學和表演技巧的著作,時至今日,能劇藝術大都源自世阿彌的理論。
在14世紀以後,日本關主大權旁落,內政大權落在幕府將軍之手。在江戶時代(Edo period, 1603-1868),由於獲得幕府的支援,能劇漸漸成爲一種官方藝術,而劇場中每種形式都經精簡成刻意擬就的一套成規。在17世紀,能劇演員享有最高的武士地位,而由國家以統籌徵收的收入作爲薪酬。當時有六支能劇演者受到認可,各支的領袖皆成世襲之職,這六個支派至今仍然存在。這時的能劇都是供將軍、大名等高階人士欣賞,平民鮮少有機會一睹其丰采。
明治維新時期(Meiji period, 1868-1912),由於失去了政府的支援,能劇藝術瀕臨失傳邊緣,後來幸得私人資助,以及一些能劇工作者的努力,這種傳統的日本藝術才能得以保存。今天,能劇在日本並不盛行,但仍被日本人視爲國寶,而全國仍有大約1500位專業能劇工作者,爲保存和推廣能劇而努力。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gif



2009-01-14 21:47:01 補充:
劇種及演員
能劇的題材大致可分爲五類:神事物或物,以神祇爲題材;修羅物,以武士爲題材;鬘物,以婦女爲題材;狂物,以狂人爲題材,通常爲惡魂,其下又分數種,如現世物,寫實地記述時人事迹;鬼畜物,以鬼怪爲題材。

能劇的演出者全是男性。主要角色稱爲主役(shite),次要角色稱爲役(tsure),兩人可能各有一名從仆,但許多劇本中僅有主、役二名。人物數目極少超過六名。在很多劇本裏,主役會在前半段以普通人出現,然後離開,當他在下半場再次出現時,他會回復他的真正身份 - 一個著名人物的鬼魂。在這裏,前半場出現的稱爲maejite,而後半場出現的則稱爲nochijite,演出都是同一名演員。

2009-01-14 21:47:25 補充:
第二名演員稱爲waki,會解答主役的疑問從而推動劇情發展。另外還有一名間場的演員稱爲ai或ai-kyogen,他會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現,爲waki提供更多的故事背景,從而令waki及觀衆瞭解主役的處境。

能劇中的歌隊稱爲jiutai,多是由八人組成,他們會坐在舞臺旁邊,功用是敍述故事背景,有時亦會描述角色的思想和情緒。

2009-01-14 21:47:41 補充:
舞臺設計及效果
能劇所用的舞臺沒有幕,舞臺成正方形,並有橋挂連接台前和台後,舞臺頂還有一個木制的簷。舞臺上的陳設極爲簡單。木制或竹制的台架可以象徵山巒、宮殿、臥室或其他地方,由佈置的方式而定。通常而言,舞臺上極少同時出現二個以上的道具,而這少數的一兩個道具都各具風格,別有殊貌。舞臺上沒有佈景或機關裝置。

2009-01-14 21:47:56 補充:
演員進場時主要利用橋挂,是一條長約三十三至五十二呎,寬約六呎,兩旁有欄柵的走道。橋挂銜接舞臺和化妝間,所有重要的進場皆由此處。橋挂的前方植有三棵松苗,象徵天、地、人。上舞臺左方的後座處有另一個進口,高僅約三呎,供不重要的人物、舞臺助理、歌隊及樂師使用。

能劇中的演奏者稱爲hayashi,主要樂器包括一支橫笛nohkan、一個沙漏型的肩鼓kotsuzumi、一個放在大腿上,比kotsuzumi較大的沙漏型鼓okawa或otsuzumi、還有一個桶型的坐地鼓taiko,是以兩支鼓棍演奏的。這些樂器的旋律和節奏必須遵守著一定的規則。

2009-01-14 21:48:11 補充:
能劇的形體動作有著強烈的風格化和有特定形式的。每種動作和做手俱有其指定的意義,也同時能反映出角色的情感反應。有時候一些微小的動作可以藉以作爲故事敍述,而其他大部份均強烈的動作。一般而言,能劇的形體是簡潔抽象而抑壓的。

能劇不用化妝,主役和其隨從戴木制彩繪面具,其他的人物則不戴面具。面具基本上有五類:老人、男人、女人、神祇,以及精怪。五類之中各有變化,偶爾需要特殊面具。一般而言,面具可以表達各種情緒,面具上所繪的面貌亦較爲風格化。

2009-01-14 21:48:27 補充:
服裝是根據數百年前的朝服禮袍而作,有時稍加修改,或爲增加華麗感,或爲增表演者的顯赫氣派。不論角色是甚麽身份,袍服俱色彩豔麗,花案考究,多半爲絲貨,精工刺繡。能劇的服裝不落俗豔,異於中國劇場。服裝包括四項:外袍、內服或內袍、叉裙、頭飾。各項之內種類繁多,但是同一件外袍可以配合他項,供不同的角色穿著,而且由於服裝穿著十分複雜,演員穿戲服時均需二至三人協助。

演出時只用少數高度沿襲成規的手攜道具。其中以扇子爲最重要,可以代表月升、雨落、潺潺流水、微風吹拂,以及種類繁多的情感反應。其種種不同的意義可由演員的無聲動作和配樂指明。
參考: chinabroadcast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21: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114000051KK0169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