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又是一個偷懶的學生,懶得作作業,上來要人作作業...
哎........
2009-01-18 14:17:51 補充:
「套利策略就是不讓多空部位留倉」?????
紫色迷霧,您確定您沒有在誤導這位小弟嗎? :)
2009-01-20 17:02:30 補充:
發問者的這個「作業」問題,其實有實際執行上的問題存在。
這個問題主要是訓練學生暸解各市場、價格關聯性完全一致的標的物的合理價格計算,紫色迷霧觀念上大致正確,但若是真正「套利」的話,不太對。
下次有空再回答。
2009-01-21 11:37:48 補充:
誠如紫色迷霧先進前半段所寫的「台灣五十與其組成股票之理論值偏離過大」,當大於門檻值時,所進行的買低賣高,的確可稱作套利;但之後所舉的例子,則不能算是套利。
主因是「到期時間」不同。
若您曾經歷過台灣市場的「時間價差」事件,就知道「所謂套利交易即是投資人在兩個不同市場同時一買一賣相同或類似的產品,兩個不同市場可以是地點不同或"(到期月份)"的不同。」,這個交易作法應該不是套利交易,也不符合套利的定義。
套利 = 「套住利潤」;套利 ≠ 「賺取價格收斂」
套利裡不在乎所謂的低估、高估,因為它本身不是在求
「類似標的物的失衡價格」來到,而是在求
「相同標的物的錯誤價格」發生。
只有「相同標的物的價格差異超出門檻值」時,才會有執行交易的必要,而當套利組合一完成,利潤就已經確定。
但「時間價差」策略,卻是在賺取價格的收斂.....
而這個收斂,卻不是必然發生的.......
執行套利,有幾個前提:
1。標的物的高度「價格相關性」是否存在?
2。套利空間是否大於「門檻值」?
3。交易速度是否具有「絕對優勢」?
4。套利組合是否「完全無風險」?
5。更動套利組合時是否會有「流動性風險」存在?
舉個例子給各位參考,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8100305572,這位某「資深期貨操盤人」的觀念,真是令人搖頭.......交易速度、標的物價格相關性等問題,會導至這個假套利無執行之必要。
以下回答發問者問題:
題目限定在「股市、期貨、選擇權」市場,主要是後二者的標的物價格跟股市(現貨)具有完全相關的價格關係。
套利的實際作法,必要精確的規避掉「流動性」風險,所以,套利的「資料源」必須細微到「每筆(Tick)」以下,也就是「最佳五檔」才有意義;不過你這個問題只是單純的要交作業,不需要精準到這個地步,而一般人能拿到的資料源,也只有到「分鐘」,所以你用每分鐘收盤就能夠作套利策略的分析與訓練了。
你所能作的策略,大概只有幾項(因為台灣市場商品種類的限制):
1。現貨對期貨、選擇權:
電子指數現貨vs電子指數期貨;金融指數現貨vs金融指數期貨;大盤指數現貨vs大盤指數期貨;個股現貨vs個股選擇權。
2。期貨對期貨、選擇權:
大型台指期貨vs小型台指期貨;台指期貨vs指數選擇權;電子指數期貨vs電子指數選擇權;金融指數期貨vs金融指數選擇權。
而選擇權必須先組成「合成期貨」後,再依「現貨vs期貨」的觀念去作套利組合,這個是比較麻煩的地方,但觀念上不難。
因為「套利」是屬於較高階的操作手法,所以省略一些名詞上的解釋,若有不懂的地方,再請發問者多加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