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多中國節令問題(20點)急!!!!!!!!!!!!!!!!

2009-01-14 4:51 am
中國節令是甚麼來的,請詳盡說明。
並列舉出來。(最少6個)
並選出一個節令詳盡說明。(時間、人物、事情起因、經過、結果、感想)

回答 (3)

2009-01-14 10:58 pm
✔ 最佳答案


中國節令是甚麼來的,請詳盡說明。中國節令與風俗是在農業社會中衍生。中國傳統的節令悠來已久,而大部份的節令日期,都是依據中國農曆曆法編成,這些節令都是起源於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由於當時人們以務農為生,他們的生活方式,都是受季節變化,及耕作與收穫的迴圈所影響;因此,古人將各個節令,平均分佈在一年的四季之中,例如春節、端午、中秋、冬至等,也就是作為劃分時間的座標。
不同的節令,都有著不同的習俗與典故,這些有數千年文化的傳統節日,早已成為中國人生活的一部份,而節日風俗更是一個民族的生活反映。在兩漢之前,中國人只有春秋兩次祭神(土地神)。兩漢時的節日又多了元宵、冬至和夏至。魏晉以後,中國人開始過重陽節,及端午、七夕和中秋節。

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其中大部之形成莫不跟歷制有關,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大約有二十個,其中來自日月時令交會的,或與之有關系的有十六個:春節、立春、元宵節、中和節(二月二日)、上巳節(三月三日)、清明節、天貺節(六月六日)、夏至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都與時氣節奏大有關系;表面上與時氣無關的,比如端午節、臘八節(十二月初八)、祭灶節(十二月二十三日)、除夕節,細查古制,也與時令有關連。

民間信仰認為五月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蚣、蠍子、蜥蜴、癩蛤蟆。此月多災多難,甚至生孩子較容易夭折,因此必須採取各種方法預防,避五毒乃是過“端午”之初衷。

臘八、祭灶以及除夕節,均是春節的“伴節”,自然也是與時氣相關的。

臘八:農曆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因農曆十二月稱“臘月”,故名。 “臘八”一過,春節臨近,家家戶戶要從臘八這天起,清掃屋宇灰塵。當天要吃臘八粥,黟縣、休寧縣北鄉一帶還曬乾豆腐,稱“臘八豆腐”。臘八過後,家家開始宰年豬,互相請吃殺豬酒,裹糯米粽,做米餜,煎油豆腐,炒花生、蠶豆,做芝麻糖、凍米糖等。還要人家將婚嫁活動安排在這一天舉行,故有民謠曰:“臘八臘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春節: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輩向長輩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輩之間也互相恭喜。這一天,講究忌諱,不動刀剪,不拿針線,不下鍋煎炒(忌吵),不沾掃帚,不向門外潑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罵兒童。認為犯忌為不吉,本年就會有破財、生病及其他災禍。 祁門縣還有“喊年”的習俗。即正月初一、初二兩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為領班,組織青年及男童,排成長蛇陣,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戶,由領班者高喊被拜年的當事人名字並加上稱謂,或者說:“向寶廳拜年”,或者以稱謂喊拜。受拜者旋即應聲說“多謝大家來了”,喊年者齊复聲:“應該來的”。別有一番意思。

而其餘四節正月初七的“人勝節”、四月初八日的“浴佛節(釋迦牟尼生日)”、七月十五的“中元節(鬼節)”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節(水官大帝誕辰)”則來源於傳說、神話和宗教。
2009-01-15 1:19 am
「驚蟄」是中國每年的二十四個節氣的其中一個,通常在每年公元西曆的三月五日或六日進入這個「驚蟄」節令相傳「驚蟄」這一天會響起本年第一次的「雷」,但只會聽見雷聲,不聞雨聲,因為這是沒有雨的「旱天雷」。
這一個雷聲一響起,便喚醒了千千萬萬的蛇蟲鼠蟻等害蟲,而相傳在這一天拜祭白虎這百獸之王,便能夠鎮壓這等害蟲及驅除百邪千害,所以很多人在這一天拜祭白虎,祈求免除毒蟲之禍害。
後來,驚蟄節被發展為「打小人」的節日,因為古老相傳在這一天,於白虎面前打小人,小人便會被白虎制服,以後不能再興波作浪。拜祭白虎,最重要的便是預備一隻老虎,把肥豬肉貼在老虎頭上,再用豬紅及肥豬肉供奉,因為相傳白虎十分喜愛吃豬的。
另外再具備紙公仔、紙掃帚,在拜祭後,用紙掃帚掃走紙人,這含有趕走小人之意思。/
而打小人的儀式,首先在紙人身上寫上小人的名字,然後除掉自己的鞋子,用這鞋子打小人,自己的鞋子代表自己,意思是指小人給自己鎮服,有些拜祭者更會道出一些洩憤之說話,譬如︰「打你個小人頭,等你有氣無得抖、打你隻小人手,等你有手無得郁,打你隻小人腳,等你有腳無得走……。」
除卻了謎信的問題外,這也是一個洩憤的好方法,可以平衡個人心態,所以打小人這個行為,也應流存下去,讓積忿之人多一個宣洩機會。
2009-01-14 7:06 am
端午節簡介
---------------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冬至節簡介
--------------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間。

春節簡介
-----------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七夕節的簡介
-------------------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嫺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元宵節簡介
----------------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重陽節簡介
---------------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咏菊花的詩詞佳作。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3:0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113000051KK017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