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食蛇鷹的資料?

2009-01-14 1:55 am
唔該 他們的食物同生活(詳細)

回答 (3)

2009-01-23 7:37 pm
✔ 最佳答案
有關食蛇鷹的資料?
唔該 他們的食物同生活(詳細)
中文名:蛇雕
拉丁學名:Spilornis cheela 命名:Latham,1790
英 文 名:crested Serpent Eagle
中文俗名:蛇雕 大冠鷲 鳳頭捕蛇雕
保護等級:CITES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級, 國家重點保護Ⅱ級
分類地位
動物界 Fauna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鳥綱 Aves
今鳥亞綱 Neornithes
突胸總目 Carinatae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鷹科 Accipitridae
雕亞科 Aquilinae
蛇雕屬 Spilornis
蛇雕 Spilornis cheela
形態特徵
蛇雕又叫大冠鷲、白腹蛇雕、鳳頭捕蛇雕等,形象十分威,是體形中等的猛禽,體長55— 73厘米,體重1150— 1700克。上體暗褐色或灰褐色,具窄的白色羽緣。頭頂黑色,具顯著的黑色扇形冠羽,其上被有白色橫斑,尾上覆羽具白色尖端,尾羽黑色,中間具有一個寬闊的灰白色橫帶和窄的白色端斑。喉部、胸部為灰褐色或黑色,具暗色蟲蠢狀斑,其餘下體皮黃色或棕褐色,具白色細斑點。飛翔時從下面看,通體為暗褐色,翼下具寬闊的白色橫帶和細小的白色斑點,尾下亦具寬闊的白色橫帶和窄的白色尖端,極為醒目。站立時尾羽常左右擺動。虹膜黃色,嘴藍灰色,先端較暗,蠟膜鉛灰色或黃色,跗跖裸出,被網狀鱗,黃色,趾也是黃色,爪黑色。

圖片參考:http://www.noah-tw.org/Manage/News/NewsImage1/2008321222236925803779.jpg

分佈情況
蛇雕在國外分佈於台灣、印度、斯里蘭卡、緬甸、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日本、菲律賓等地,在中國多省也有分佈。蛇雕共分化為20—21個亞種,我國有4個亞種,其中雲南亞種見於雲南西部和西藏墨脫等地,為留鳥;東南亞種分佈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在遼寧為迷鳥, 其他各地為留鳥;台灣亞種為特產亞種,僅分佈於台灣,也是留鳥。

圖片參考:http://www.chiculture.net/0207/0207ani/images/0207ani_d064_1.jpg

生活習性
蛇雕棲息和活動於山地森林及其林緣開闊地帶,單獨或成對活動。常在高空翱翔和盤旋,停飛時多棲息於較開闊地區的枯樹頂端枝杈上,叫聲淒涼。主要以各種蛇類為食,也吃蜥蜴、蛙、鼠類、鳥類和甲殼動物。
  蛇雕的跗跖上覆蓋著堅硬的鱗片,像一片片小盾牌緊密地連接在一起,能夠抵擋蛇的毒牙;它的身體上長著的寬大的翅膀和豐厚的羽毛,也能阻擋蛇的進攻。所以蛇雕能成為捕蛇能手的主要原因。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8/Short_Toed_Snake_Eagle.jpg/180px-Short_Toed_Snake_Eagle.jpg

  蛇雕捕蛇和吃蛇的方式十分奇特。它先於高處窺視地面,發現蛇後,便從高處悄悄地落下,用雙爪抓住蛇體,利嘴鉗住蛇頭,翅膀張開,支撐於地面,以保持平穩。很多體型較大的蛇並不會俯首就擒,常常瘋狂地翻滾著,扭動著,用還能活動的身體企圖纏繞蛇雕的身體或翅膀。蛇雕則不慌不忙,一邊繼續抓住蛇的頭部和身體不放,一邊不時地甩動著翅膀,擺脫蛇的反撲。當蛇漸漸不支,失去進行激烈反抗能力時才開始吞食。
  蛇雕的顎肌非常強大,能將蛇的頭部一口咬碎,然後首先吞進蛇的頭部,接著是蛇的身體,最後是蛇的尾巴。在飼喂雛鳥的季節,成鳥捕捉到蛇後,並不全部吞下,往往將蛇的尾巴留在嘴的外邊,以便回到巢中後,能使雛鳥叼住這段尾巴,然後將整個蛇的身體拉出來吃掉。
繁殖習性  
繁殖期為4—6月。每個雄鳥都佔有自己的領地,如果其他同類入侵,就會將頭部和頸部完全伸出,雙翅保持著向上向前的特殊姿態,並且發出近似瘋狂的叫聲。營巢於森林中高樹頂端枝杈上。巢由枯枝構成,形狀為盤狀,每窩產卵1枚,白色,微具淡紅色的斑點。由雌鳥孵卵。孵化期35天。雛鳥為晚成性,由親鳥撫養60天左右才能飛翔。
其他資料~
圖片參考:http://hk.geocities.com/qqaz_wwsx/AAAAA.gif
動物世界 - 蛇雕
參考: A.A
2009-01-22 6:05 am
蛇類的天敵—蛇雕(又稱食蛇鷹)

棲息和活動:
蛇雕棲息和活動于山地森林及其林緣開闊地帶,單獨或成對活動。常在高空翱翔和盤旋,停飛時多棲息於較開闊地區的枯樹頂端枝杈上。

食物:
主食-各種蛇類,
也吃蜥蜴、蛙、鼠類、鳥類和甲殼動物。

能成為捕蛇能手的主要原因:
蛇是一種難以捕捉的動物,由於身體細長、滑溜,很不容易抓牢,而且抓住一部分之後,蛇體的其他部分會反過來卷纏,其巨大的纏力,往往使冒險者窒息致死。如果是毒蛇,還有一副難以抵禦的毒牙,更使很多進攻者望而卻步,因此專門以蛇為食的動物並不多見。
而在蛇雕的跗蹠上覆蓋著堅硬的鱗片,象一片片小盾牌緊密地連接在一起,能夠抵擋蛇的毒牙的進攻;它的身體上長著的寬大的翅膀和豐厚的羽毛,也能阻擋蛇的進攻;它的腳趾粗而短,能夠有力地抓住滑溜的蛇的身體,使其難以逃脫,所以當蛇被擒獲之後,很難對蛇雕進行反擊。

捕蛇和吃蛇的方式:
很多體型較大的蛇並不會俯首就擒,常常瘋狂地翻滾著、扭動著,用還能活動的身體企圖纏繞蛇雕的身體或翅膀。
蛇雕則不慌不忙,先站在高處,或盤旋於空中窺視地。發現蛇後,便從高處悄悄地落下,用雙爪抓住蛇體,利嘴鉗住蛇頭,翅膀張開,支撐於地面,以保持平穩。一邊繼續抓住蛇的頭部和身體不放,一邊不時地甩動著翅膀,擺脫蛇的反撲。當蛇漸漸不支,失去進行激烈反抗能力時才開始吞食。

它的顎肌強而大,能一口咬住蛇的頭部。然後先吞進蛇的頭部,接著是身體,最後的是尾巴。在飼喂雛鳥的季節,成鳥捕捉到蛇後,並不全部吞下。往往將蛇的尾巴留在嘴的外邊,以便回到巢中後,能使雛鳥叼住這段尾巴,然後將整個蛇的身體拉出來吃掉。

蛇雕將蛇吞入之後,往往要停下來,歇一會兒,同時做出一個十分古怪的動作:首先朝著太陽的方向,不斷地挺胸和揚頭,用呆滯的目光凝視著太陽,就象人在進食的時候被噎住的表情一樣。對於這個有趣的現象,從前民間大多認為這是蛇雕由於得到了美味的食物,而向太陽神進行頂禮膜拜。這當然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事實上,這是蛇雕為了抵抗吞咽下去而又沒有完全死亡的蛇體在腹中的扭動,不得不抬頭挺胸,用胸部的肌肉去抑制蛇體的活動,同時擴張自己的氣管而不至於受到窒息。

繁殖:
繁殖期為4—6月。每個雄鳥都佔有自己的領地,如果其他同類入侵,就會將頭部和頸部完全伸出,雙翅保持著向上向前的特殊姿態,並且發出近似瘋狂的叫聲。營巢于森林中高樹頂端枝杈上。巢由枯枝構成,形狀為盤狀,每窩產卵1枚,白色,微具淡紅色的斑點。由雌鳥孵卵。孵化期35天。雛鳥為晚成性,由親鳥撫養60天左右才能飛翔。

更詳盡的資料:
http://www.bjkp.gov.cn/dwly/dwbh/k21051-04.htm
2009-01-14 2:30 am
蛇類的天敵—蛇雕

  蛇雕又叫大冠鷲、白腹蛇雕、食蛇鷹等,形象十分威武,是體形中等的猛禽,體長55—73釐米,體重1150—1700克。上體暗褐色或灰褐色,具窄的白色羽緣。頭頂黑色,具顯著的黑色扇形冠羽,其上被有白色橫斑,尾上覆羽具白色尖端,尾羽黑色,中間具有一個寬闊的灰白色橫帶和窄的白色端斑。喉部、胸部為灰褐色或黑色,具暗色蟲蠢狀斑,其餘下體皮黃色或棕褐色,具白色細斑點。飛翔時從下麵看,通體為暗褐色,翼下具寬闊的白色橫帶和細小的白色斑點,尾下亦具寬闊的白色橫帶和窄的白色尖端,極為醒目。站立時尾羽常左右擺動。虹膜黃色,嘴藍灰色,先端較暗,蠟膜鉛灰色或黃色,跗蹠裸出,被網狀鱗,黃色,趾也是黃色,爪黑色。

  蛇雕在國外分佈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印尼,日本,菲律賓等地,在我國分佈于遼寧、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西藏、臺灣、海南等地。蛇雕共分化為20—21個亞種,我國有4個亞種,其中雲南亞種見於雲南西部和西藏墨脫等地,為留鳥;東南亞種分佈於我國大部分地區,在遼寧為迷鳥, 其他各地為留鳥;臺灣亞種為我國特產亞種,僅分佈於臺灣,也是留鳥;海南亞種也是我國特產亞種, 是僅分佈于海南的留鳥。所有亞種均不常見。

  蛇雕棲息和活動于山地森林及其林緣開闊地帶,單獨或成對活動。常在高空翱翔和盤旋,停飛時多棲息於較開闊地區的枯樹頂端枝杈上。叫聲淒涼。主要以各種蛇類為食,也吃蜥蜴、蛙、鼠類、鳥類和甲殼動物。

  蛇是一種難以捕捉的動物,由於身體細長、滑溜,很不容易抓牢,而且抓住一部分之後,蛇體的其他部分會反過來卷纏,其巨大的纏力,往往使冒險者窒息致死。如果是毒蛇,還有一副難以抵禦的毒牙,更使很多進攻者望而卻步,因此專門以蛇為食的動物並不多見。而在蛇雕的跗蹠上覆蓋著堅硬的鱗片,象一片片小盾牌緊密地連接在一起,能夠抵擋蛇的毒牙的進攻;它的身體上長著的寬大的翅膀和豐厚的羽毛,也能阻擋蛇的進攻;它的腳趾粗而短,能夠有力地抓住滑溜的蛇的身體,使其難以逃脫。所以當蛇被擒獲之後,很難對蛇雕進行反擊,這就是蛇雕之所以能成為捕蛇能手的主要原因。

  蛇雕捕蛇和吃蛇的方式都十分奇特。它先是站在高處,或者盤旋於空中窺視地面,發現蛇後,便從高處悄悄地落下,用雙爪抓住蛇體,利嘴鉗住蛇頭,翅膀張開,支撐於地面,以保持平穩。很多體型較大的蛇並不會俯首就擒,常常瘋狂地翻滾著,扭動著,用還能活動的身體企圖纏繞蛇雕的身體或翅膀。蛇雕則不慌不忙,一邊繼續抓住蛇的頭部和身體不放,一邊不時地甩動著翅膀,擺脫蛇的反撲。當蛇漸漸不支,失去進行激烈反抗能力時才開始吞食。

  由於捉到蛇後大多是囫圇吞食,不需要撕扯,所以蛇雕的嘴沒有其他猛禽發達。但它的顎肌非常強大,能將蛇的頭部一口咬碎,然後首先吞進蛇的頭部,接著是蛇的身體,最後是蛇的尾巴。在飼喂雛鳥的季節,成鳥捕捉到蛇後,並不全部吞下,往往將蛇的尾巴留在嘴的外邊,以便回到巢中後,能使雛鳥叼住這段尾巴,然後將整個蛇的身體拉出來吃掉。

  蛇雕將蛇吞入之後,往往要停下來,歇一會兒,同時做出一個十分古怪的動作:首先朝著太陽的方向,不斷地挺胸和揚頭,用呆滯的目光凝視著太陽,就象人在進食的時候被噎住的表情一樣。對於這個有趣的現象,從前民間大多認為這是蛇雕由於得到了美味的食物,而向太陽神進行頂禮膜拜。這當然是一種迷信的說法,事實上,這是蛇雕為了抵抗吞咽下去而又沒有完全死亡的蛇體在腹中的扭動,不得不抬頭挺胸,用胸部的肌肉去抑制蛇體的活動,同時擴張自己的氣管而不至於受到窒息。

 繁殖期為4—6月。每個雄鳥都佔有自己的領地,如果其他同類入侵,就會將頭部和頸部完全伸出,雙翅保持著向上向前的特殊姿態,並且發出近似瘋狂的叫聲。營巢于森林中高樹頂端枝杈上。巢由枯枝構成,形狀為盤狀,每窩產卵1枚,白色,微具淡紅色的斑點。由雌鳥孵卵。孵化期35天。雛鳥為晚成性,由親鳥撫養60天左右才能飛翔。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21: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113000051KK0117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