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語譯呀!求牡牧的阿房宮賦語譯!超急!!

2009-01-13 7:00 pm
我想要牡牧既阿房宮賦既語譯呀!要中心論點、三個論據、以及自己的評論,最好有三百字。

回答 (2)

2009-01-13 11:30 pm
✔ 最佳答案
牡牧<<阿房宮賦>>譯文:
六國覆亡,天下統一。蜀中山林砍伐一空,阿房宮得以建成。它覆蓋了三百多里的地面,遮蔽了天空和太陽。從驪山開始向北構築,再往西折,直達咸陽。渭川、樊川的水緩緩流動,一直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樓閣很多,到處都是。遊廊如綢帶迴繞,飛簷像鳥嘴仰啄。樓閣各依地勢,參差環抱,房心鉤連,簷牙如飛龍鬥角。盤盤繞繞,曲折迴旋,像蜂房那樣密集,如水渦那樣套連,高高聳立,不知有幾千萬座。沒有云彩哪裡會有遊龍? 原來是長橋橫臥在水波上! 沒有雨後斜陽,怎麼會有彩虹? 原來是溝通樓閣的複道架設在高空! 高高低低,幽冥迷離,辨不出南北西東。台上歌聲溫柔,使人感到春天一樣的和煦,殿中舞袖低昂,使人感到風雨交加的一片寒意。在一天之內,一座宮殿裡,氣候的變化竟是這樣的不同。
六國的宮女妃嬪、諸侯王族的女兒孫女,辭別了故國的樓閣、宮殿,乘坐輦車來到秦國。她們日夜彈唱,成了秦國的宮人。明星閃爍,是他們打開了梳妝的明鏡;綠雲紛擾,是他們早晨在梳理髮鬢。渭水上泛起一層油膩,是他們潑下的洗臉水;煙霧到處瀰漫,是他們在焚燒椒蘭。雷霆般的響聲驟然而起,是宮車從這裡經過;車輪聲漸遠漸弱,不知它去向何方。每一個宮人都盡量顯示自己的嫵媚嬌妍,久久地佇立著遙望遠方,盼望皇帝的到來。其中有的三十六年始終不曾與始皇見面。燕趙收藏的奇珍、韓魏經營的玉物、齊楚保存的重器,都是多少代、多少年從它們國家的人民手中搶奪來的,堆積得像山一般。一旦國破家亡,都運到這裡來。在這裡視鼎如鐺,視玉如石,把金子當土塊,拿珍珠作瓦片,四處拋棄,秦人見了,也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心,也就是千萬人的心! 秦始皇喜歡奢侈,百姓也眷念著自己的家。為什麼掠奪時連一點點也不放過,使用起來卻把它當成泥沙呢? 讓這裡負荷大樑的柱子,比在地裡耕田的農夫還要多;架在屋樑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織女還要多;一個個顯露的釘頭,比糧倉裡的穀粒還要多;參差不齊的瓦縫,比人們身上穿的絲縷還要多;直的欄杆、橫的門檻,比九州的城郭還要多;嘔啞的管弦聲,比市上人們的言語還要嘈雜。使天下人都敢怒而不敢言,秦始皇這個獨夫的心卻日益驕橫頑固。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劉邦一舉攻占函谷關,楚霸王項羽的一把大火,可惜那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焦土!
唉!滅掉六國的,是六國本身,而不是秦國;滅掉秦國的,也是秦國本身,而不是天下的人! 唉! 假使六 國 君主能愛撫他們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擋秦國了;秦始皇如果也能愛撫六國的百姓,那麼就可以傳到三世,以至萬世,世世為君主,誰又能滅亡秦國呢?秦始皇沒有顧得上哀憐自己,卻使後代的人哀憐他;後代的人哀憐他而不以他為藉鑑,那就會使後代的人再來哀憐他們啊!
中心論點:
杜牧寫《阿房宮賦》,並不是為了發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於當時所處的社會現實,借古喻今,規勸最高統治者以史為鑑。因此文章在評述史實時都針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提出了明確的觀點,具有明顯的諷喻意義。
晚唐時期,唐王朝內憂外患嚴重,國勢衰微,可是最高統治者仍大造宮殿,沉迷聲色,這引起了杜牧的憂憤,他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唐敬宗李湛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由此可見,作者寫作此賦是有感而發的,意在藉古諷今。作者通過對阿房宮的建築群和宮內奢華生活的形象描繪,目的在於透過本文的總結亡秦來教訓唐朝在位者,以秦與六國的興亡為論題,針對當時朝政有為而發,使規勸唐敬宗李湛引以為鑒戒。 若統治者橫征暴斂,荒淫無度,其結果只能是民怨沸騰,國亡族滅。這亦只會重蹈亡秦覆轍,讓後人哀嘆前人的悲劇重演。這亦說明了國家興亡的道理。
論據方面:
作者秦國歷史時期的史實作為論據 ,利用秦國當時大興土木,建造阿房宮,致使民怨沸騰,二世而亡的史實,論證了統治者不恤民力,大興土木,勞民傷財,終會導致亡國的觀點,規勸唐敬宗李湛,不要窮奢極欲,重蹈秦朝滅亡的覆轍。從論證方法上看,作者採用了對比的手法,作者將阿房宮建成的盛況與被焚時的慘景、 “一人之心” 與 “千萬人之心” 等情況進行對比。
另外文中的“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嗟夫是假設語氣的申述論據,並指出愛民與長治久安的息息相關。
個人評論:
《阿房宮賦》可以說是用賦的形式來寫議論文,這寫法本身就具有獨創性;其次,作者選擇了一個具體、形象的事物作為立論的角度,把阿房宮作為秦始皇驕奢淫逸的象徵,作為秦始皇壓榨人民的見證,作為秦王朝覆滅的標誌,這種立論的方式更具有特色。《阿房宮賦》是先詳細鋪陳阿房宮的宏偉壯麗、宮中生活的極度奢華,然後議論這種奢華帶來的危害,指出後人應以此為鑑。

2009-01-13 15:31:20 補充:
作者對事物的描寫總是淋漓盡致,其鋪敘手法極盡誇張;結尾部分是議論,以寄託諷刺之意。從全文看,雖以鋪敘描寫為客筆,抒情議論為主旨,但在前兩段描寫時,卻用盡工筆,以華美的文詞,豐富的比喻,極度誇張地寫出了阿房宮的規模之大,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寶之豐,靡費之巨,從而有力地突出了秦始皇的罪行。在鋪敘描寫的基礎上,後兩段抒情議論,揭示全文主題,顯示作者的見解和創作意圖,見出其褒貶之情,諷喻之意;前兩段為後兩段張本,後兩段是前兩段的深化、昇華與歸宿。兩部分的鋪敘描寫抒情議論緊密結合,使得文章有景有事有情有理,具有強大的藝術力量。這亦令作者成功地運用了鋪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方法於一文。

2009-01-13 15:31:43 補充:
在鋪敘描寫的基礎上,後兩段抒情議論,揭示全文主題,顯示作者的見解和創作意圖,見出其褒貶之情,諷喻之意;前兩段為後兩段張本,後兩段是前兩段的深化、昇華與歸宿。兩部分的鋪敘描寫抒情議論緊密結合,使得文章有景有事有情有理,具有強大的藝術力量。這亦令作者成功地運用了鋪敘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方法於一文。

2009-01-13 15:33:08 補充:
此外,《阿房宮賦》中鋪敘的阿房宮規模的宏大和秦宮生活的奢華,都是基本符合史實的。即便如想像成分較多的《阿房宮賦》,也是有史料可查的。《三輔黃圖》說:“阿房宮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宮未成而亡,始皇廣其宮,規恢三百餘里。”這說明阿房宮“覆壓三百餘里”確有其事。引述史料的基本準確,保證了文章的真實性,增強了文章的可信性和說服力。
參考: 網上+自己意見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21: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113000051KK003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