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佛教的中國化? A
《六祖壇經》是一部影響中國禪學及中國文化極深的化時代巨著,是結合了印度佛學與中國文化最為精妙思想的融合,象徵著人類心靈知慧的結晶。問題所在為在今日急功近利的社會,一般中.下根的人們常熱衷於即身成佛的蜜教或即刻開悟的青海無上師,甚至於熱衷於或有歪曲事實的一貫道等。有對《六祖壇經》的頓悟的意義誤解等情形,諸如對六祖的悟道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斷章取義以為悟道不用修行等,因而有關《六祖壇經》的頓悟的實際意義有詳細研究與解說的必要。法的真正理体是沒有頓漸的,是圓頓的,但事修的方法似乎應該依個人的根器而有不同的起跑點。《六祖壇經》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638-713)所述。為弟子神會所記。《六祖壇經》依據大正大藏經第四十八卷的有二種,一種稱為《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紹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為六祖弟子法海所輯。 一種為稱為《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是中國普偏流傳的一種,為元朝比丘宗寶所編。《六祖壇經》的要旨在於示明一切萬法皆從自性生。自性即是自心,即是真佛,故不必捨自佛而他求。所謂頓悟應指六祖不立文字,但參契機,若一時了知自性,頓時開悟。此須根機己熟。除上上根外能立即頓悟頓修外,而一般根機在層層的証悟後仍待漸修以達最終佛果,如《六祖壇經》懺悔品的無相懺悔、發願、無相三歸戒及般所知的三十七助道品等道品事行漸修。《六祖壇經》是以般若方法,以如來藏為目標,用般若的空觀來破執著除煩惱,以達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見性即見清淨心平等無差別的佛性。六祖不立文字,以參契機,若一時了知自性,頓時開悟。此須根機己熟。此正如筆者在日立正大學院主攻修天台,天台的《止觀論》云:上根唯觀一法。中根或二或七。下根方具十。上根一法者。謂觀不思議境。境為所觀。觀為能觀。所觀者何。謂陰界入不出色心。色從心造全体是心。故經云。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此之能造具足諸法(1)。六祖壇經》「般若品」云:此法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2)。《六祖壇經》的思想糸統是沿用如來藏的觀點,用般若的空慧,來實証真如佛性,即是明心見性。壇經中引用《金剛般若經》者凡七見,引用《文殊說般若經》者一處。目的是在明心見性與了解無相。以觀行說即「般若三昧」及「行三昧」。壇經引用《維摩經》者有六例。為不二,直心,頓悟,平常心,動靜一体五種觀念。壇經的事修實踐,名為「無念法門」其內容包括無住,無相,無著。以無念得智慧,以無著離煩惱,以無相証佛性。以無相懺悔,發四弘誓願,無相三歸戒為事修方法,而導入「無相」的佛性。是上根性者之所行,而為一般根機者的總指引。
種德性﹕ 「又蓮花有四德﹕ 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 譬法界真如總有四德﹕ 謂常、樂、我、淨。」
(註31)這是以蓮花的芳香、清淨、柔軟和可愛等四種性質,
來比喻宇宙最高真理----「法界真如」,所本有的常(永恒)
(妙)樂、我(自在)、(清)淨等四種德性。 而第(三)的積聚無量功德,無著菩薩所寫的《攝大乘論》曾說「無量功德聚所莊嚴,大蓮花王為依止。」世親的註解----《攝大乘論釋》卷15,則解釋說﹕「此 (蓮) 花為 無量色相功德聚所莊嚴,能為一切法作依止﹔譬法界真如為 無量出世功德聚所莊嚴, 此法界真如能為淨土作依止。」 (註32)兩段引文的意思是﹕就像蓮花具有無窮多的美麗顏色----色相,可以變化出各種顏色的事物(法)一樣﹔「法界真 如」也具有無窮多的功德,可以作為諸佛所居住之「淨土」 的基礎。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