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如何在商業化中失去原有精神 ?

2009-01-08 11:37 pm
節日需要商家參與,有商家才能有積極性,傳統節日才能紅火,這是必要的。但過分的商業化操作,也會損害傳統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我想請教各位,中國傳統節日如何在商業化中失去原有精神 ?
例如 1.中秋節的月餅是圓形象徵團圓美好但現代的月餅卻不一定是圓形的如加菲貓形、史路比形月餅。再者月餅在古時一般只以布包裹,使用月餅罐或紙盒包裝是到了20世紀因為月餅被商品化才出現,因此部分市民買月餅是看包裝或「卓頭」如健康月餅、雪糕月餅。
2. 新年的年糕加上金箔使所送贈的糕點更有氣派
3. 大平清醮的搶包山中人們在天后廟前所搶的包象徵漁民與大自然爭鬥,辛勞地搶回來的幸福但現在所搶的包由真包改為塑膠包,市民用錢就能買到,加上有商業人售賣包的毛公仔,不用辛勞就能取得幸福是假的。

回答 (2)

2009-01-09 10:24 pm
其實我係想問除了以上例子之外還有無其他例子
2009-01-08 11:41 pm
yes yes!!!L felt too!!!!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2: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108000051KK0076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