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請問有關子宮內膜癌的問題

2009-01-09 1:44 am
今天得知我母親得到子宮內膜癌(先出血之後切片發現) 由於不知道擴散程度 所以安排下星期三要核磁共振 星期五要開刀切除子宮 淋巴 等 我想請問一下 所謂五年存活率是什麼意思?是指治癒後存活率還是(我看網路上寫的可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還有這種手術是否很危險 治癒率高嗎? 謝謝

回答 (7)

2009-01-18 2:55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8.gif

在臺灣,子宮內膜癌並不像子宮頸癌常見,也不在衛生署統計的女性十大癌症。然而在歐美地區,它卻是最常見的婦科癌症。一般而言,子宮內膜癌在國內、外均屬於停經後婦女較常見的癌症。所以它最常發生的症狀便是停經後出血。發病的年齡則以50至60歲佔較多數,但有四分之一會在停經前發生。其中更有百分之五的病人發生在40歲之前。而如上述病例,病人年僅26歲,的確罕見。因此,我們不得不提醒,無論任何年齡的婦女若有不正常出血的現象,都應把此症的可能性牢記在心。

子宮內膜癌的真正成因並不是十分清楚。從國外的研究發現若干證據顯示至少部分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與雌激素有密切的關係。從流行病學的研究中更可發現,更年期婦女荷爾蒙補充療法中,若僅單獨使用雌激素,而沒有併用黃體素,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會增加四到八倍。但如合併使用,不但不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甚至有文獻指出反而比不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者有較低子宮內膜癌發生的機會。其它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孕及停經過晚者,因為體內動情素增加,較缺乏拮抗的黃體素,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機會亦較高。此外,長期服用治療乳癌的藥物Tamoxifen,會導致子宮內
膜的增生,也有少數發生分化良好之腺癌的報告。因此,這類患者應每年定期婦科檢查。而一旦有臨床症狀,如不正常出血的情況發生,更應仔細評估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

直到今日,子宮內膜癌仍不若子宮頸癌有一套理想又有效的篩檢方式。但對於高危險群的婦女,如停經後婦女僅接受單一的雌激素治療、肥胖的停經婦女,家族使有子宮內膜癌、乳癌、腸癌及卵巢癌的婦女、停經較晚,停經前有明顯的不排卵週期,都應接受定期的婦科檢查。

對於懷疑有子宮內膜癌的婦女,最確定的診斷方法為分段子宮擴刮術,可直接取樣子宮內膜及子宮頸內口的組織做病理化驗。近年來,發展出在門診即可利用某些不需經子宮頸口擴張便能取得內膜組織的器械,診斷率可達90%。但因為此項檢查仍有10%的假陰性率,故子宮內膜切片呈陰性,臨床症狀顯示仍有懷疑者,分段子宮擴刮術仍是必要的檢查。

至於常做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內膜癌患者亦有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會有不正常的抹片結果。因此,一旦抹片異常,但子宮頸並無明顯病灶,則需考慮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另外,可利用陰道超音波來評估子宮內膜是否肥厚。通常停經婦女,沒有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若測量內膜厚度超過5mm,則需進一步的診斷以排除是否有內膜癌的可能。至於接受停經後荷爾蒙補充的婦女,其測量厚度以8mm為標準。常用的腫瘤標記CA125、CEA,對於子宮內膜癌並沒有很好的特異性,價值有限。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包括子宮切除、兩側輸卵管卵巢切除、骨盆腔淋巴腺及主動脈旁淋巴腺切除、腹腔沖洗的細胞檢查。而影響預後的因素有發病年齡、組織學型態、細胞分化程度、腹腔內腹水細胞之有無、疾病分期、子宮肌層侵犯深度及淋巴腺轉移。其它如腫瘤大小、荷爾蒙接受體的有無及細胞成套數的情形都有影響。報告顯示與雌激素相關的內膜癌,通常分期較早,細胞分化亦較好,故預後較其它類之內膜癌來得好。以疾病分期而言,五年存活率第一期86%、第二期66%、第三期44%、第四期僅剩16%。

至於手術後的輔助治療,若是第一期,細胞分化為第一級或第二級,無子宮肌肉深部腫瘤侵犯者,單純以手術治療,似乎就足夠了。剩下較廣泛的侵犯性子宮內膜癌,通常會在手術完成後再追加骨盆腔與陰道的局部放射線治療。當然,隨癌症分期增加,更積極的治療,包括全腹腔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治療、甚至化學治療等,都是必須的。
參考: 小珪
2015-04-24 8:32 am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運彩遊戲、真人遊戲、電子遊戲、對戰遊戲、對戰遊戲●●●

●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

● 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

●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

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2015-02-18 11:52 pm
一起玩情趣用品網路商城,提供成人情趣用品、情趣內衣等,全省宅配到府、超商付款包裝隱密,歡迎參觀選購。

一起玩情趣用品官網:http://www.17one.net

一起玩情趣用品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17one
2010-02-03 10:02 pm
becky你好
我媽媽日前也發現此問題,和你一樣為第3期,可否給我你的信箱,有些問題想請教你,或告訴我們一些相關資訊,謝謝
2009-01-23 8:38 am
我是個子宮內膜癌三期的患者 (邁向第三年)
其實五年存活率只是個參考數值
一開始我也是為了這些數字擔憂難過
可是轉個彎想
生病不是終點 只是個轉折
她表示的是 可能是生活習慣 飲食習慣哪方面出了問題
只要把不對的地方給改正 多運動 將免疫力提高
病情完全痊癒並非不可能
何必讓那些數字給侷限了心境ㄋ?
只要把心情放輕鬆 讓自己開朗 別胡思亂想
還真的會忘了自己生過病喔~~~

所以別擔心開刀的事情 這個手術還挺安全ㄉ
等開完刀 病理檢驗報告出來後
配合醫生的治療療程 一定會恢復健康
我現在都可以蹦蹦跳跳的說~~^^

希望令慈的手術能順順利利 並早日康復
如有任何問題 歡迎寫信喔~~^_^
2009-01-09 2:23 am
所謂五年存活率,是指就統計上而言,得到這項疾病的人,五年後還存活的比率,這是就統計上而言,並無法代表個人的狀況,也不是指治療後。子宮內膜癌的預後與期別有關,五年存活率第一期為80-90%,第二期為67-77%,晚期只有5-40%,故早期發現和治療非常重要。

至於治癒的問題,通常癌症會有復發的問題,所以沒有一個醫生敢保證“治癒”。不過透過定期追蹤治療輔以適當的預防保養,通常可以獲得不錯的生活品質。如果可以控制癌細胞的發生,那就有治癒的可能了。

只要是手術都有一定的風險,在台灣子宮內膜癌佔婦科癌症的第二位,僅次於子宮頸癌,所以這類婦科手術算常見,有經驗的主治應該都會處理得不錯,有時開刀房裡的狀況常常也不是我們能夠預期的,所以除了信任主刀醫生外,也只能祈禱了。
參考: 我(醫學中心研究員)
2009-01-09 5:44 am
您好
子宮內膜癌顧名思義是從子宮體的內膜產生出來的癌症。它佔婦女癌症總數的7%,佔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20%-30%,與子宮頸癌和卵巢癌並稱為女性生殖道的三大惡性腫瘤。在美國是最常見的癌症,大約有13%的婦女癌症是子宮內膜癌,在台灣因為日益西化的飲食和生活型態,發生率也逐漸增加,是僅次於子宮頸癌的婦科癌症,但死亡率卻逐年下降,主要是子宮內膜癌可以在早期時做診斷並治療,就會有很好的治癒率。它好發在五十歲以上或更年期的婦女最常見,若是發生停經後陰道出血就應即刻就醫。
 
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往往與肥胖、未婚、未育、糖尿病、高血壓、乳癌等有關,尤其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的關係非常密切,所以了解其好發因素,才能早發現早治療。


肥胖者:在1960年代就發現子宮內膜癌患者的平均體重較正常高13%。到1980年肥胖與子宮內膜癌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確定,因為過多的脂肪組織會產生過量的雌激素,造成子宮內膜的過度刺激進而引發癌症。

糖尿病患者:危險性增加2.8倍。

高血壓患者: 危險性增加1.5倍。

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壓並存者 : 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壓可常會並存,患有此三種疾病的中老年婦女罹患內膜癌的機會將大大增加,更應小心。

月經失調患者: 子宮內膜癌患者中經期紊亂、量多者是正常女性的3倍。月經失調多因卵巢不能正常排卵引起,也就無法正常產生黃體素,所以體內欠缺有效的黃體素來制衡及穩定雌激素,因而導致子宮內膜增生病變,最終可能引起癌變。例如「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就是排卵功能不良,子宮內膜癌的年輕患者大多和它有關。長期不規則出血,藥物調經效果不佳,越是接近更年期子宮內膜病變機會越高,應使用超音波檢查子宮內膜的厚度後,考慮做子宮內膜切片來確定診斷。

初經早與停經遲者: 女性有月經的年齡延長,增加雌激素刺激內膜導致內膜癌變的機率。

未生育者: 受地位、壓力等因素的影響,現代女性常不育或晚育,要當心子宮內膜癌多發生於未生產或不孕症患者。

卵巢疾病患者: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是功能性卵巢腫瘤等疾病都會造成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的長期刺激。

長期使用雌激素的患者: 長期使用雌激素也會導致子宮內膜癌發生,其危險程度與服用的劑量、時間的長短、是否併用黃體素、中間是否停藥以及病人的特點有關。

子宮內膜增生的患者: 它是子宮內膜癌的前期病變,依細胞異常嚴重程度由輕至重分別有1%、3%、8%、29 % 的機率會演化成癌症,但它的治療比起子宮內膜癌就簡單多了。

有家族史的人: 家族成員中有類似疾病的,也會使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增大。

合併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症(瘤): 不要以為經血過多或異常出血只是這些良性腫瘤所引起的,子宮肌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症(腺瘤)有高達五分之一會合併子宮內膜的病變,尤其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有0.7-1.0% 會合併癌症,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子宮內膜癌。在臨床上碰到的大部分患者,多是經過子宮內膜切片才發現子宮內膜癌。也有子宮肌瘤或腺瘤(症)接受子宮切除或肌(腺)瘤摘除手術之後才發現子宮內膜癌, 而必須接受第二次的手術
 
子宮內膜癌的診斷依靠內膜切片檢查。最簡單的方法是用一細長抽吸管伸入子宮腔抽取內膜,雖然方便快速且疼痛輕微,但有時抽取的組織不夠或未取到異常的組織因而容易錯失診斷;較理想的方式是子宮內膜搔刮術,可以將整個內膜組織都刮下來檢驗,有時有息肉或子宮內膜增生,也有治療的效果,缺點是必須要麻醉,不過只約五分鐘就可完成。
 
  極早期的子宮內膜癌,如果癌細胞分化良好,甚至可以荷爾蒙療法保留子宮。隨著微創手術的概念逐漸推廣,腹腔鏡的運用越來越廣,婦科的良性腫瘤如子宮肌瘤、卵巢畸胎瘤切除、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外孕手術,腹腔鏡手術早已是治療的首選。好處是傷口小、復元快、住院天數少。而在婦癌的應用上,以早期的子宮內膜癌最為成熟,腹腔鏡也躍居治療的首選,若是病患已完成生育計畫,可以腹腔鏡手術做完整的子宮、卵巢、骨盆腔淋巴組織切除。另外除了手術還要根據真正的分期決定是否追加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或化學治療。其實子宮內膜癌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能早期發現並治療。

收錄日期: 2021-04-26 14:49: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108000010KK062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