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麽樹葉有不同的 形狀,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甚麼關係?

2009-01-06 4:04 am
常識專題要用



>>>>>>>>>o<<<<<<<<<<

回答 (2)

2009-01-13 9:41 am
✔ 最佳答案
葉子擁有多種功能,例如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傳輸作用,和製造養份。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形狀的葉子呢?其實和環境的變化有關。

葉子大小
葉片的大小與環境的變化有關,如日照強度、日照量、溫度、濕度等等。

大葉比小葉更能阻礙空氣的對流和熱的散失,所以在太陽光照射的條件下,大葉比小葉的葉溫高、蒸騰量大。相反,在蔭蔽的條件下,大葉的葉溫降低也較快,葉溫影響光合速率,所以葉子大小與光合收益的效果有密切聯繫。蒸騰量大小要以植物的根從土壤吸收水分的多少為代價。

荒漠和熱帶旱生林的植物葉子都較少,而根據熱帶雨林調查結果,葉子大小由林冠向下有增大,然後再變小的傾向。

在有太陽的地方的葉子永遠比身處潮濕地方的葉子大片,而一些外型或功能異常的葉子,多處在熱帶或亞熱帶。


圖片參考:http://www.ymsnp.gov.tw/UD/PicArt_Upload/001281.jpg

闊葉植物


圖片參考:http://farm2.static.flickr.com/1022/1433538134_1c1d61a614.jpg?v=0

針葉植物
* * *

葉面質感
葉面質感也是為了抵抗環境而有所不同,比如說,有些光滑的葉面是為了抗雨,並比較快讓葉面恢復乾燥;有些葉面會有凹槽,是為了增加表面積來接觸陽光。

* * *

葉的顏色
為什麼葉會有不同的顏色呢?不同的顏色出自複雜的光合作用,基本上來說,葉綠素使葉片呈現綠色,還有一些特殊的化合物使葉片產生紅色或近藍色。

葉子有許多不同的色彩,正如同彩虹般有生氣,譬如說有著深綠色寬闊葉片及白色葉脈的觀音蓮、中央有深色十字斑紋的鐵十字秋海棠、色彩豐富而豔麗的彩葉草、色澤鮮明的變葉木等等。

* * *

葉子各種形態的形容詞:
* 葉形:
矛形lanceolate、倒披針形oblanceolate、長橢圓形oblong、球形orbicular、卵圓形ovate、橢圓形elliptical、矢形saggitate
* 葉緣:
全緣entire、鋸齒形serrate、鈍齒形crenate、齒形olentate、波曲形sindate、切入形incised、圓裂形lobed
* 葉毛:
絨毛downy、粗毛hirsute、灰毛hoary、細毛pilose、軟毛villose、柔毛pubescent、綿毛tomentose、纖毛ciliate
* 葉脈:
羽狀脈pinnate、平行脈parallel、掌狀脈palmate
* 特殊葉形:
鱗狀scale-like、針狀needle-like、錐狀awl-like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幫到發問者!

參考資料:
http://www.gdepb.gov.cn:82/gate/big5/www.gdepb.gov.cn/ztzl/stkx/jbzs/200510/t20051012_8216.html


2009-01-11 7:03 am
植物的葉子有這麼多的形狀是因為葉子工作十分繁重,要幫助植物對付一些嚴重問題,如:如何度過嚴冬和獲得水份

葉是高等植物的營養器官,側邊發育自植物的莖的葉原基。葉內含有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同時,植物的蒸騰作用也是通過葉的氣孔實現的。

葉只出現在真正的莖上,即只有維管植物才有葉。苔蘚植物,蕨類和所有高等植物都有葉。相對地,藻類,真菌和地衣則沒有葉。在這些扁平體(Thallus)中只能找到與葉相似的結構,但只能作為類似物(Analoga)。

但有人認為,上述的葉的外延,只是狹義的。廣義的葉應該指所有能行光合作用的組織結構。但有一部分的莖為了不讓水分被蒸散掉,而演變出如仙人掌般針狀的葉子。

完全葉包含三部分,葉片,葉柄和托葉。葉片指的是完全葉上扁平的主體結構。它會盡可能地吸收陽光,並通過氣孔調節植物體內水分和溫度。在葉片的縱切面可見三種主要結構:表皮組織(即上、下表皮),葉肉組織(包括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及維管束組織。

一般來說,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但對於葉的特殊結構,如被子植物的花的蕊和花瓣,則負責生殖方面的功能。在雄蕊里精子發育並被組裝成花粉粒以利於傳播。雌蕊的子房則保護卵子,並在卵子受精後發育成果實。蟲媒花的花瓣通常具有鮮艷的顏色,或者是有濃濃的花香,能夠吸引昆蟲靠近雄蕊,使得花粉能夠粘附在昆蟲上得以傳播。而風媒花則普遍有着樸素的顏色。原因是它們只需風的幫助,就能傳播花粉。


收錄日期: 2021-04-16 23:27: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105000051KK0153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