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有關這個「D」字的來由,在「Yahoo知識+」早見論述,如pc150589君所詢問的「為什麼廣東話會加入了英文字'D'呢﹖」便是一例。
在此我先行引用cat_cheng03君之部分解答:
正字應為----尐
近音(did)
這不是廣東話的自創字,漢代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已有此字。『尐』,注音「子列」切,解作「少」也!
以下是一點補充:
不錯,廣府話口語中常用的字「D」,並非舶來品,而是道道地地的漢語,正字是「尐」,寫法是「小」字下加一捺。
「尐」,《說文》:「尐,少也。从小,乀聲。」段注引《方言》:「尐,杪,小也。」可見「尐」的字義是「少」。
至於讀音,「尐」字《玉篇》標「子列切」,《廣韻》標「姊列切」。
「子」、「姊」均屬「精」母,清音,按推導得粵音聲母「dz-」;
「列」屬「薛」韻,入聲,按推導得粵音韻母「-it」。
故「子列切」應得「dzit7」(陰入調,有音無字)或「dzit8」(中入調,同音字「哲」、「節」等)。
然而「哲」字和「D」字讀音相去甚遠,又當如何解釋?
原來漢語音韻發展史上,有「古無舌上」之說,即中古的「舌上音」(可理解為以「dz-」、「ts-」為聲母的字音),在上古均屬「舌頭音」(可理解為以「d-」、「t-」為聲母的字音)。
由於「尐」字古來已有(《說文》在東漢成書),所以雖然在中古時代是「舌上音」(聲母「dz-」),但東漢時應讀成「舌頭音」(聲母「d-」)。
常用漢字的讀音多滯古不變,所以「尐」字可讀成「dit7」(陰入調,即上述引文之「did」音),韻尾脫落得「di7」,類似於英語的「D」。
到了現代漢語,「尐」字只在方言出現。粵口語的「尐」字由「少許」引申,至「一些」、「一點」之意,用例如下:
「買多尐」:「購買多些」;
「快尐去」:「快一點去」;
「爭尐得」:「差一點便行」;
「個尐人」:「那些人」;
「尐咁多」:「那麼少」(「多」字變音為「doe1」,作「少」解)。
2009-01-05 19:03:44 補充:
勘誤:
「dit7」韻尾脫落後應得「di1」(陰平調)。
參考: 陳伯煇(1998)。《論粵方言詞本字考釋》。香港:中華。 李思敬(2000)。《中國音韻學基礎》。臺灣: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