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曾經寫過D有關既野: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8092000787
如果仲有疑問可以繼續。
2009-01-03 23:55:24 補充:
射擊技術較優,唉……
我希望steventtw20你搵多D資料先至講,OK?
如果德軍真係射擊命中率較高,爲何日德蘭戰後統計係雙方射擊精度差吾多?爲何俾斯麥最後同KGV、Rodney對射時,無一命中?
2009-01-05 11:27:56 補充:
以下係網上摘取的一份資料,來源見末尾參考資料出處,由於字數限制有刪節:
*********************************************
胡德號沉沒之日起,人們不斷地爭論它沉沒的原因。在這些爭論中,一共提出了7種對胡德號沉沒的推論:
1) 第一種是官方的解釋:胡德號沉沒是由於一到兩枚15英寸炮彈穿透了船中部的甲板裝甲(也可能穿透了舷側裝甲)後落入了4英寸高射炮(4"/45 (102 mm) QF HA Mark XVI)的彈藥艙,引爆了裏面的彈藥,高射炮彈的爆炸引爆了船尾15英寸主炮的彈藥艙,後一次爆炸使胡德號沉沒。
2) 一枚15英寸炮彈擊穿了胡德號的水下裝甲,引爆了船尾15英寸主炮的彈藥庫。
3) 一枚8英寸(203mm)炮彈或15英寸炮彈引起救生艇甲板上堆放的大火,火勢沿著4英寸炮彈的升降機蔓延到其彈藥艙。大火引燃了其中的彈藥,爆炸波及了船尾15英寸炮彈的彈藥艙,這使胡德號爆炸沉沒。
4) 還有一種說法,上述救生艇甲板的大火引爆了位於後部15英寸彈藥艙下方的魚雷儲藏室。但是這一假設與前面所述第三條都面臨了一個問題,即根據來自于威爾士親王號的目擊者和來自胡德號的二等海員Tilburn(他當時正在胡德號的救生艇甲板)的證詞,火勢在胡德號爆炸前已經被控制,並逐漸熄滅。這樣如果這一理論成立,那麼可能在胡德號內部(或者在外部觀察者無法看到的區域)還有第二場大火。但是根據胡德號倖存者的證詞,在胡德號被德軍火炮擊中到爆炸之間的4分鐘裏沒有任何關於這方面的報告送抵它艦橋上的指揮部。
5) 根據日德蘭海戰的教訓(在這次戰鬥中英國損失了3艘戰列巡洋艦,而胡德號正是在海戰當天鋪設龍骨),胡德號在建造過程中原來的設計就進行了變更,其裝甲防護做了相應加強。但是裝甲的增加使船體受力過大,結果在丹麥海峽的戰鬥中,救生艇甲板上的火勢引燃了魚雷助推劑。魚雷的火勢由於溫度很高,結果惡化了船體受力結構,使整個船體發生斷裂。當船體斷裂後,火勢蔓延到彈藥艙引起了爆炸。
6) 在胡德號出發之前,它的水壓彈藥傳送系統就出現了故障。這一系統在傳送彈藥桶時如果使用不當就會無法工作。該系統是否已經維修完成現在已經無法考證。如果這一系統在戰鬥時還存在故障,或者船員在戰鬥的壓力下操作不當,就會引起彈藥桶爆炸,進而引起彈藥庫爆炸。
7) 一枚15英寸炮彈擊中了裝甲帶的傾斜部分,落入了底艙,最後在此處爆炸。爆炸的火焰由船的內部蔓延到後部彈藥艙,引起了爆炸。1920年的一個實驗為這個說法提供了依據。艦體傾斜裝甲會使炮彈在主裝甲帶和防魚雷裝甲之間爆炸。就是這一理論使後續的喬治五世、獅和前衛級戰列艦放棄了傾斜裝甲。
需要指出的是,假設3、4、5都認為胡德號的沉沒與歐根親王號有關。換句話說,一艘被用來獵殺巡洋艦的巨艦,反而死於巡洋艦的手下。
圖片參考:
http://www.rnepoch.com/batfie/tech/01/arm.jpg
本文作者認為的胡德號中彈及火勢示意圖
縱觀以上假設,我認為假設1比較可信,原因如下:
首先,胡德號上由於歐根親王號炮擊引起的火災為德軍的炮擊提供了很好瞄準點。由於德國當時有世界上最好的光學火控系統,所以他們基本上是依據該火焰為己方測距,這樣他們射擊的彈著點就很靠近胡德號的中部。
其次,俾斯麥號發射過一次“半舷射”。威爾士親王號上的目擊者證實在胡德號沉沒前一刻,他們看到只有兩到三個炮彈落下形成的水柱。這就意味著有一到兩枚炮彈命中了胡德號艦體。所有的英國目擊者和胡德號的倖存者都報告在水柱升起的那一刻或“緊接著”,胡德號就發生了大爆炸。在遠處,俾斯麥號的炮長Adalbert Schnieder(他當時正在通過俾斯麥號的測距儀觀察胡德號)也看見這次“半舷射”發射的炮彈激起的水柱和胡德號爆炸幾乎同時。這一說法也被歐根親王號艦長Brinkman和其他船員證實。
第三,技術專家指出當魚雷失火和爆炸時會發出明亮的白色火焰,但是沒有目擊者觀察到這一現象。
最後,假設3、4都是建立在目擊者看到胡德號爆炸時看到在其主桅杆附近有一大團火焰升起,這一位置正好位於魚雷艙的上方和4英寸與15英寸彈藥艙稍前。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胡德號船體結構特性——彈藥艙頂部的裝甲較厚而它側面的裝甲則較薄。當彈藥艙爆炸時衝擊力和火焰會衝破較薄的一面噴出,而這一面正好位於彈藥艙對應於魚雷艙的一面。
此外,皇家海軍使用的火藥很不穩定,這是一戰中英國戰列巡洋艦的損失巨大的主要原因。但是在一戰後也未見改進。同時代美國和德國海軍使用的火藥就相對穩定一些。
所以基於以上幾點,最可能的情況就是俾斯麥號的炮擊引發了胡德號上彈藥庫的連鎖爆炸,最後導致胡德號沉沒。
但是如果要證實以上這些分析,最好的方式就是對胡德號的船骸進行研究。該船骸沉沒於北緯63度20分,西經31度50分的1500英尺深大西洋中。但是由於船骸分佈較廣,所以即使有相應技術手段對其進行研究,也會相當的費力。可能胡德號沉沒的原因將會長久地爭論下去。
圖片參考:
http://www.rnepoch.com/batfie/tech/01/hood01.jpg
2009-01-05 11:29:10 補充:
官方解釋方面:英國方面對胡德號沉沒原因進行了兩次調查。第一次調查進行的時間非常簡短,最後的調查結果於1941年6月2日提交,僅僅在胡德號沉沒的8天后。第二次則進行得較為詳細,這次調查組詢問了89名來自諾福克號重巡洋艦、71名來自威爾士親王號、14名來自薩福克號的目擊者和兩名胡德號上的倖存者。與他們一起接受質詢的還有相關問題的技術專家。最後的結果於1941年9月12日公佈。兩次調查結果是相同的。
2009-01-05 11:35:16 補充:
其他資料:
有關Bismarck最後一戰的情況:
http://www.rnepoch.com/batfie/study/03bisfall/bisfall.htm
有關日德蘭海戰既一篇文章,最後部分有炮擊命中情況:
http://mil.eastday.com/eastday/mil/node62186/node62685/node64853/node74178/node74186/node74187/userobject1ai1261045.html
各位可以先看完這些資料再討論。
2009-01-05 17:18:33 補充:
To:heihei723
我認爲係運氣。
從Hood同Bismarck既技術比較,無可否認遲接近20年問世既Bismarck會更加先進。
但需要注意既係,德國自從一戰結束后,大型艦既建造設計技術沒有與英美日等海軍強國一樣同步發展而出現斷層。最典型就係裝甲技術,英美日等國海軍早已確定All or nothing既裝甲佈置原則,而Bismarck仍然沿用老舊既全面防禦佈置。
2009-01-05 17:34:05 補充: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PoW同Bismarck既中彈損失情況。
PoW中彈情況請參照:
http://www.rnepoch.com/batfie/tech/06powbis/powbis.htm
但PoW命中Bismarck既3發14英寸炮彈則造成相當大損壞:
第一發命中水機彈射器,飛機不能使用。
第二發命中艦首左舷,貫穿60mm裝甲帶,貫穿整個首部燃料艙,再穿出右舷爆炸,在右舷造成直徑達1.5米的破口。這發炮彈造成燃料洩漏外,同時導致嚴重浸水。
第三發從水下命中一個鍋爐艙,炮彈在防雷隔壁爆炸,產生碎片切斷該処既蒸氣管道,隨後導致既進水造成該鍋爐艙關閉。
2009-01-05 17:38:23 補充:
好明顯,Bismarck沿襲一戰傳統,即使大量中彈也能長時間保持不沉,但一旦中彈很容易對作戰能力造成影響。
而PoW裝甲佈置就先進好多,四發命中彈有兩發直接穿出未爆,一發擊毀起重機,一發被裝甲擋下未爆。並未對作戰能力有明顯影響。
2009-01-05 23:22:21 補充:
各位可能以爲二戰德國軍艦製造精良,但實際上德國大型艦既設計卻非常落後。吾單止Bismarck,例如重巡Hipper級,各位可能以爲戰鬥力優良,但實際上排水量比其他國家同級別艦高成一半吾止,而戰鬥力則相近。
二戰之後英美日都曾經對主力艦防禦技術進行過大量實驗,比較著名既係日本將未完艦土佐號作爲靶艦試驗,美國將戰利品Ostfriesland號用飛機炸沉(英法意方面當然也有類似實驗)。一般的關注目光都放在不同地方,放在日本將土佐號自沉以及飛機既威力,但對於海軍更重要一點係取得軍艦建造方向既實驗數據。這些數據各國都係保密既,德國無法取得也無法進行研究,差距就此產生。
2009-01-10 20:59:37 補充:
Bismarck既炮彈表現差,就追究甲午戰爭……未免太遠。
一戰時英國炮彈表現更差,也係成就左一部分德國戰艦防禦力強既威名。
我上面提到既英美各國一戰之後技術發展,也包括炮彈既發展。實彈射擊靶艦並不僅僅會對戰艦防禦技術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