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亦是本惡,你同意嗎?

2009-01-03 1:37 am
兩者有冇予循? 試抒己見
我認為人之初,有善的地方,正如孟夫子話,人見到孩子跌入井時,會有惻隱之心,立即去救他。此外人有4善端

但係我亦看到人之初,有惡的地方,如bb仔會搶人地既玩具黎玩,另外,bb仔會哭,會撒嬌。無理由孟夫子睇唔到依一點既=,=
更新1:

回law93625hoilun : 果個係荀子

更新2:

回kathyau : 很開心我比咁少分你都肯答咁多野 其實我好喜歡bb ga-,- 但係依家係理性既發問,我唔可以投入主觀情感=,= 問題係人性本善定係惡,當然係指人一出世係善定惡 而bb仔係剛剛出世,未太受外界環境影響,所以拎黎作為example就最好不過 如果用一d心智成熟既人黎做example,就會受客觀因素影響,如禮樂,教育等,咁就很難反映到人一出世係性惡定性

回答 (5)

2009-01-03 6:00 am
✔ 最佳答案

人性本善亦是本惡,你同意嗎 ?

同意 , 但有保留 ,
因為我們可以說 : 人之初 , 本無善惡二別 ,

善與惡 , 兩者有冇予盾 ?

善與惡 , 本質雖然是矛盾 ,
但矛盾的本質 , 不會同時產生 ,
善生 , 則惡不生 ,
惡生 , 則善不生 ,
不可能同時既善且惡 , 既惡且善 ,

說人之初性本善 , 或說人之初性本惡 , 皆走極端 ,
我們可立論道出人性本善 ,
我們亦可立論道出人性本惡 ,
因此說人之初性本善者 , 只屬片面之理 ,
同樣地 , 說人之初性本惡者 , 亦屬片面之理 ,

說人之初 , 有著善惡相對的本質 , 並無不妥 ,
然而 , 這善惡本質 , 如同暗藏的種子 ,
當善惡的意念未生起時 ,
善惡的本質是不會顯現的 ,
既然不顯現 , 等同於無 ,
因此我們可以說 : 人之初 , 本無善惡二別 ,

譬如說 :
有紅 , 黃 , 藍三色顏料 ,
我們都知道色相中 , 有橙與綠 ,
假設橙色代表善 , 綠色代表惡 ,
人之初 , 就代表黃色 ,
黃色就是黃色 , 不能說它是橙色 ( 善 ) ,
亦不能說它是綠色 ( 惡 ) ,
但當黃色混合紅色 , 就會產生橙色 ( 善 ) 來 ,
而當黃色混合藍色 , 就會產生綠色 ( 惡 ) 來 ,
因此我們說 ,
黃色 ( 人之初 ) 是能產生橙色 ( 善 ) 與綠色 ( 惡 ) 之介體 ,
因此我們說 : 人之初 , 性本是善 , 亦是惡 ,
然而 ,
當黃色未與紅色或藍色混合 ( 結緣 ) ,
黃色就是黃色 ,
不會是橙色 ( 善 ) , 亦不會是綠色 ( 惡 ) ,
因此我們說 : 人之初 , 性本無善惡二別 ,
OK ?

再說 ,
紅色與藍色 , 可以代表 " 塵相外境 " , 佛學稱之為外緣 ,
當人遇上外界誘惑 , 因而產生貪念 ,
就如同黃色遇上藍色 , 產生綠色 ( 惡 ) 一樣 ,
當人遇上外界生死疾苦 , 因而產生悲憫之情 ,
就如同黃色遇上紅色 , 產生橙色 ( 善 ) 一樣 ,
因此 , 善與惡 , 非自性生 ( 非黃色自身變成橙與藍 ) ,
乃因緣生 , 有賴條件成熟 , 善惡才能生成 ( 當黃色緣於紅或藍 , 構成誘因 ) ,

人性 , 若無外緣之力 , 則無所適從 , 談不上是善是惡 ,
人性 , 必依緣於外境塵相 , 才有念生 ,
舉一個例子 :
BB 摔了一小跤 ,
他第一個反應 , 看看母親 ,
當母親也看著他同時 , 他就放聲痛哭了 ,
如果母親連一眼也沒有看他 ,
BB 會默不作聲的自己爬起身來 ,
BB 的情緒 , 是受著母親的影響 ,
母親於他而言 , 就是外境塵相 ,

因此 ,
人性之善或惡 ,
若無外緣之力 , 無條件誘因 , 善惡則不成 ,
這種善惡本質 , 是隱藏不生 , 既非有 , 亦非無 ,

藉著外境塵相 , 人之善惡 , 才透徹的表露無遺 ,

一個人要貪 , 都要有所貪之物 ,
無所貪之物 , 何來貪 ?
一個人要助人 , 都要有受助的人 ,
無受助的人 , 何須幫助 ?

無受者 , 則無施者 , 那何來善惡 ?


2009-01-03 16:56:38 補充:
補充 :

說人之初 , 乃善惡二性對立而有 ,
是人性包含外緣力用之觀點看法 ,
因為人性本不離於外境塵相之聲 , 色 , 香 , 味 , 觸 , 法 ,,,,
故人與塵相一體而論 ,
就會生起善惡的意念 ,
因此 , 你說 : 人性本善亦是本惡 ,
並無不妥 ,

說人之初 , 本無善惡二別 ,
乃單純從人的本性單一元素立論 , 離開外境施予之力用 ,
佛學有謂人人皆具佛性 ,
此佛性 , 就是離妄念 , 離塵相之迷惑 ,
離善惡兩端 , 入於中道 ,
2009-01-07 1:58 am
你個問題好有趣呀,
其實每個人都有唔同的意見,
其實識搶人玩具的BB并唔系剛剛出世,起碼都有幾個月啦
距都起碼唔多唔少都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如果講真系無受到外界影響,可能系剛剛出世,未翻到屋企果D,距地一定唔會搶人玩具^^,
因為距地根本唔明白依個世界系點ge,唔明白咩叫惡,咩叫善。
人之初,性本善,一個人一出世,系善良ga,距咩都唔識,可以點惡。就算你話D人好衰好惡,都系因為距受環境因素變成ga。
如果依個世界全部都系善良的人,我唸個BB出世都會系善良。
每個人都有私心,但系私心都系受環境因素而有ga。

我就覺得一個人出世的時候就系善良的。
參考: 自已意見
2009-01-06 1:08 am
人是性善的,你的疑問可在<孟子.告子篇>中找到答案.故事中告子的看法和現代人很相似,認為人是中性的,可為善也可為惡.是隨機的,沒有普遍性的.
孟子用類比法說明,將告子的異端邪說駁斥得無立足之地.
"口之於味也,有同耆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
孟子說明得很清楚,人吃東西的口味大致上都是一樣的,好吃的東西一般人都覺得好,不會有人像牛一樣喜歡吃草吧.人都會覺得音樂動聽,沒人會覺得隔壁裝修的噪音好聽吧.李嘉欣大家都說她美,沒有人會覺得余慕蓮是美女吧.孟子說人的口,耳,目都有"同耆",難道人的心偏偏就每人都不同,沒有普遍性?
你要了解人的本性,當首先從了解自己開始,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要了解自己,勇敢面對自己,才能成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本質.感受到人類的向上精神, 感受到人對善都是心存嚮往(世界各地都有廟宇,紀念碑等紀念偉大的人格,足證這一點) 如用科學方法去觀察,去歸納,則人一定是有善有惡,因科學方法只是觀察人的行為,永遠只停留於人的表面,對人的認識是膚淺的.
人先要感受自己的心,才能透入別人的心,別無他法.

2009-01-05 18:36:42 補充:
quote"人的基本反應,都會下意識去扶助請救,

與人的善惡無直接關係."quote

to:bluebird87

你將孟子說的惻隱之心稱為'基本反應'或'下意識'亦無不可,反正都是由心直出,不想看見小孩下井.只是叫法不同,重要的是我們由此而窺見人的最原始的性情都是向善的,怎會和善惡無關?孟子窮一生盡心見性,就憑你這胡說八道竟可推翻他的學說?

2009-01-06 11:34:07 補充:
to:任憑死人領路等末日;不如繼承絕學開太平!

世事無絕對?那’世事無絕對’這句話本身是不是絕對?

2009-01-06 14:21:00 補充:
quotebb仔會搶人地既玩具黎玩,另外,bb仔會哭,會撒嬌。無理由孟夫子睇唔到依一點既=,= 'quote

人和所有動物一樣,與生俱來就有生物性本能.即向外索求,向外擁有.一般生物學家都能向你作出這解釋.但這只是人的生物層次,並不是人的本性.如人只得這生物層次而沒有更深的本質,則和其他動物沒有分別了,人也不會是萬物之靈矣!
孔子說’克己復禮’,就是叫人要克制自己的生物性本能.中國人都說要收心養性,即要收回那放失的心,不要老是目光向外,向外索求,向外擁有.應回來看看自己,多反省自己.要養性,即長養自己的本性,善良的本質.不要被生物本能蓋過,泯滅人性.
bb的行為出於生物性本能,因他未受教育,未懂禮.
參考: 孟子.告子篇, 一般邏緝思維
2009-01-05 2:32 am
人性本善亦性本惡,你同意嗎?
不甚同意.
因人生下來無善惡之分,隨善就善,隨惡就惡.
孟夫子說 : 見到孩子趺入井時,會有惻隱之心,
立即去救他,這就是人善的地方.
我就不同意,如果善和惡的人同時見小孩趺入井裡,
人的基本反應,都會下意識去扶助請救,
與人的善惡無直接關係.
bb會搶人玩具玩,會哭,會撒嬌,這不是惡,
每個bb都是如此,與善惡無直接關,
在乎你日後怎樣去教導他.
2009-01-03 2:02 am
我記得令一個夫子(好像是孔夫子吧?)主張人性本惡,認為人一出世就已經是滿載罪惡的.

不過,人性本善比較根深柢固吧?

嗯,我覺得bb仔的行為某程度上,中人也要負責的,而bb仔的行為則被稱為占有欲,人人都有的啦!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19 13:21: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0102000051KK0134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