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史記】卷007 項羽本紀中有如下記載:
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谷、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十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發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
【資治通鑒】卷9亦有如上所述。
所以劉邦於睢水之戰中實際損失廿餘萬,最多三十餘萬。其中至 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時,殺漢卒十餘萬人。另有十餘萬人皆入睢水。
雖說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并不等於劉邦及五諸侯兵五十六萬人只剩數十騎,其中傷者,失散者,逃亡者,未加入戰鬥者并無統計。
2‧【史記】卷008 高祖本紀有如下記載:
“呂後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從之,稍收士卒,軍碭。”……
“是時九江王布與龍且戰,不勝,與隨何閒行歸漢。漢王稍收士卒,與諸將及關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滎陽”……
另【資治通鑒】卷9、卷10亦有如下述:
……“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留蕭何收巴、蜀租,給軍糧食。”……
“漢王問群臣曰:「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張良曰:「九江王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隙;彭越與齊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
……
“漢之敗於彭城而西也,陳餘亦覺張耳不死,即背漢。韓信既定魏,使人請兵三萬人,願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糧道。漢王許之,乃遣張耳與俱,引兵東,北擊趙、代。後九月,信破代兵,禽夏說於閼與。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漢王得韓信軍,復大振。”
【史記】卷092 淮陰侯列傳:
……“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複收兵與漢王會滎陽,複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由上述可知:
韓信雖然在漢中被劉邦拜為大將,但是一直到彭城之戰都無兵權,其地位只相當於參謀,這個期間他並沒有什麼舉動,太史公自然忽略過去。而後來彭城之敗後,韓信收殘兵敗將在滎陽和劉邦會合。在張良的建議下,才真正掌兵權。
因有韓信,雖然諸侯盡叛,但直屬軍和關中軍的主力仍然還算完整。
劉邦在睢水之戰時所損失者大部份是五諸侯之兵。
在劉邦五諸侯兵東伐楚之時,蕭何一直都是在漢中招兵買馬,管理後勤,為劉邦作粮草,兵員補給。
韓信在平定魏之後,又北擊趙、代,盡收降魏、趙、代之精兵。
這就是劉邦經睢水之戰後,五諸侯叛漢歸楚,卻能在短期內可募兵、整軍,死守縈陽,與項軍相峙的緣由了。
願知識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