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政教衝突

2008-12-27 9:15 pm
如題:什麼是政教衝突

回答 (1)

2008-12-29 6:59 am
✔ 最佳答案
基督教自耶穌立教起,最初三百年都受羅馬帝國政府視為異端,基督徒被迫害屠殺了三百年,而人數不降反升,甚至不少羅馬帝國統者階層的家屬都成為基督徒。至公元四世紀,羅馬帝國經過多年內戰已經衰落,傳統信仰也告破產,為挽回帝國的頹勢,當時的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想利用當時已滲透各階層的基督教維繫羅馬帝國,於公元313年下達米蘭詔令,終止近三百年羅馬帝國對基督教的迫害,後來君士坦丁更受洗成為基督徒。後來在四世紀末另一位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更將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並禁止羅馬帝國內其他宗教崇拜。
此時,基督教會從地下走上政治權力核心,就出現政教關係的問題。過往基督教會是地下組織,與政治亳不相干,但現在連羅馬皇帝都成為基督徒,在宗教層面上,成為基督徒的羅馬皇帝都應與其他信徒平等,要順從教會領導的指示,但究竟人世間的政治權力,又是否應由教會掌管呢?而且不少皇帝基本上是利用教會更有效控制國家人民,反過來,這些帝王不但不想受順從教會,反過來想控制教會,於是,就出現了中世紀連續不斷的政教衝突。
簡單來說,在西歐政衝突爭中教會是勝利者,於是出現了天主教的羅馬教廷及教皇,但中世紀教皇與皇帝都常常爭持不下;而東歐的教會一直由東羅馬皇帝控制,以至後來東歐的東正教沒有產生教皇。
西歐羅馬教皇的出現,是與羅馬帝國滅亡有關。之前說羅馬皇帝想利用基督教團結羅馬帝國力圖挽回羅馬頹勢,但最終羅馬帝國於公元395年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因為蠻族入侵而滅亡。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後,西羅馬的政治行政制度解體,很多政府工作轉由地方教會取代,而羅馬城的教會也擔起羅馬帝國眾教會的領袖,在紛亂的時世下,羅馬主教很快代替已快要滅亡的羅馬政府,成為西歐民眾的政治及精神領袖,再加上羅馬教會相傳是耶穌的大使徒彼得所立,故被認為眾教會之首,漸成為西歐教眾領導,羅馬主教也成為教皇,統領西歐基督教世界。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20:2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227000051KK0073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