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人知道「生同裘,死同穴」是出自哪裏?

2008-12-27 5:50 am
有沒有人知道「生同裘,死同穴」是出自哪裏?它是不是一首詞?有甚麼典故?

回答 (1)

2008-12-27 5:56 am
✔ 最佳答案
所屬分類: 東二所看所聽 , 網路文章摘抄
所屬標籤: 古詩詞
《我儂詞》 -- 管道升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
把一塊泥,撚一個你,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
再撚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解釋(意譯):
你和我我和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卿卿我我,是多麼的兩相意濃情多。 譬如將一塊泥兒,捏一個你,塑一個我。忽然歡喜啊,將它來都打破。重新下水,再團、再煉、再調和。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那期間啊那期間,我身子裡也有了你,你身子裡也有了我。我和你,生在一起,死了,也要在一個墳墓裡。
元代江南有個大才子叫趙孟俯,是繼蘇東坡之後詩文書畫無所不能的全才,他的楷書被稱為"趙體",對明清書法的影響很大。他的妻子叫管道升,這也是個女才子,善畫竹,著有《墨竹譜》傳世,對後人學畫竹大有裨益。
管道升有一首著名的《我儂詞》,據說趙孟俯50歲時想效仿當時的名士納妾,又不好意思告訴老婆,老婆知道了,寫下這首詞,而趙孟俯在看了《我儂詞》之後,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再沒有提過納妾之事。《我儂詞》全文如下:"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撚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撚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qin,念二聲),死同一個槨(guo,念三聲)。"
值得一提的是《秋深帖》,縱26.9釐米、橫53.3釐米,字共計十八行,全帖為行書,其筆力扎實、體態修長,秀媚圓潤,暢朗勁健。《秋深帖》整篇文字斷句、起筆不拘一格,結構錯落有致,研讀觀賞之下,每一處的起筆、停頓、運勢,都有其章法,卻又化章法於無形,體現出書法家的藝術技巧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這封家書以趙孟俯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寫道:"道升跪複嬸嬸夫人妝前,道升久不奉字,不勝馳想,秋深漸寒,計惟淑履請安。" 當時季節漸入深秋,書信表達了他們關心長輩的思念。信中還向嬸嬸講述了家裡的親戚往來,"近尊堂太夫人與令侄吉師父,皆在此一再相會,想嬸嬸亦已知之"。只是在這帖頁末尾的落款,字跡模糊,雖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卻一眼看得出是經過塗改的。
趙孟俯與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專家認為,《秋深帖》應該是趙孟俯\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寫。從字跡上看,《秋深帖》筆體溫和、典雅,正與趙孟俯的行書特點相契合。專家推測,可能是趙孟俯\代夫人回復家信,而他信筆寫來一時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發覺之後,深愛妻子的趙孟俯覺得屬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連忙又改了過來。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德清縣茅山村(今屬幹山鄉)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俯,冊封魏國夫人。元延襠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東衡裡戲臺山(今洛舍鄉東衡村)。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著《墨竹譜》1卷。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秋深帖》、《山樓繡佛圖》、《長明庵圖》等。元仁宗嘗將趙孟俯、管道升及趙雍書法合裝一卷軸,藏之秘書監,曰:"使後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婦父子皆善書,亦奇事也。"
趙孟俯[元](西元1254-1322)字子昂,自號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孟堅從弟。因賜第居湖州,故為湖州人。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博士上四年應召到大都(今北京市)。幼聰明,讀書過目成誦。詩文清遠。工書、篆籀、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繪畫尤精,工釋像、山水、樹石、花竹、人馬。主張"貴有古意"而窮其天趣。兼學李思訓、李成。去唐之纖,北宋之獷。作畫初不經意,對客取紙筆,信手點染,欲樹則樹,欲石則石。嘗自題畫馬雲:"我自幼好畫馬,自謂頗盡物之性。郭佑之嘗贈餘詩雲'世人但解比龍眠(李公麟),那知已出曹、韓上。'曹(霸)韓(幹)固是過許,使龍眠無恙,當與之並驅耳"。能以飛白作石,金錯刀作墨竹,又為古人之鮮有。由於他的聰明才智和詩、書、畫、印的超絕,曾受元代帝王五世榮寵,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諡父敏。著有《尚書注》、《琴原》、《樂原》、《松雪齋集》。

--------------------------------------------------------------------------------
槨 guǒ 〔名〕
(形聲。從木。本義:棺材外面套的大棺) 同本義 [outer coffin]
槨,葬有木郭也。--《說文》
不樹者無槨。--《周禮•地官•閭師》
湯母曰:"湯為天子大臣,被汙惡言而死,何厚葬乎!"載以牛車,有棺無槨。--《史記•張湯列傳》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58: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226000051KK018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