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層距離地球有幾多公里?

2008-12-26 12:10 am
大氣層距離地球有幾多公里?大氣層距離地球有幾多公里?

回答 (2)

2008-12-27 12:20 am
✔ 最佳答案
各層大氣層與地球表面之距離﹕



散逸層
(>800km)
熱成層
(80km-800km)
中間層
(50km-80km)
平流層
(11km-50km)
對流層
(0km-11km)
圖﹕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Atmosphere_layers-en.svg



大氣層距離地球大氣層是因重力關係而圍繞著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著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離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

大氣層垂直結構
相對其他顏色的光而言,大氣中的氣體散射藍色光較多。所以從外太空來看,地球就有一層藍色光暈。正是因為如此,天空大多數時候也是藍色的。大氣層垂直結構大致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游離層及外氣層,分述如下:

對流層
地球大氣層靠近地面的一層。它同時是地球大氣層裡密度最高的一層,它蘊含了整個大氣層約百分之75的質量,以及幾乎所有的水蒸氣及氣溶膠。
對流層從地球表面開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對流層頂,即平流層的起點為止。它的高度因緯度而不同,在低緯度地區大約17千米至18公里,在中緯度的地區高10至12公里,在高緯度地區只有8至9公里。在高緯度的地區,因為地表的摩擦力會影響氣流,形成了一個平均厚2公里的行星邊界層。這一層的形成主要依靠地形而有所不同,而且亦會被逆流層的分隔而與對流層的其他部份分開。
英語裡的對流層一字「Troposphere」的字首,是由希臘語的「Tropos」(意即「旋轉」或「混合」)引伸而來。正因對流層是大氣層中湍流最多的一層,而同它亦是唯一一層會出現天氣現象。固此,噴射客機大多會飛越此層用以避開影響飛行安全的氣流。
對流層溫度隨高度降低,每上升100公尺,溫度下降約0.6℃。


平流層
亦稱同溫層,是地球大氣層裡上熱下冷的一層,此層被分成不同的溫度層,當中高溫層置於頂部,而低溫層置於低部。它與位於其下貼近地表的對流層剛好相反,對流層是上冷下熱的。在中緯度地區,平流層位於離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極地,此層則始於離地表8公里左右。平流層是夾於對流層與中間層之間。
平流層之所以與對流層相反,隨高度上升是氣溫上升,是因為其頂部吸收了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而被加熱。故之在這一層,氣溫會因高度而上升。平流層的頂部氣溫大概徘徊在270K左右,與地面氣溫差不多。平流層頂部稱為平流層頂,在此之上氣溫又會再以隨高度而下降。至於垂直氣溫分層方面,由於高溫層置上而低溫層置下,使到平流層較為穩定。那是因為那裡沒有常規的對流活動及如此相連的氣流。此層的增溫是由於臭氧層吸收了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它把平流層的頂部加熱。至於平流層的底部,來自頂部的傳導及下部對流層的對流剛好在那裡抵消。所以,極地的平流層會於較低高度出現,因為極地的地面氣溫相對較低。



中間層
為地球大氣層的一層,又稱為中氣層,範圍自平流層頂部至85公里左右。
中間層是地球大氣層的一層,它位於平流層與熱成層之間。中間層位於離地面50公里至80公里的高度,在這一層內,氣溫會像對流層一樣隨高度上昇而下降。這層的動力特徵是大氣的潮汐,它是由低層的大氣向熱成層底部傳播的動量所帶領。
由於它位處於飛機所能飛越的最高高度及太空船的最低高度之間,所以這一層只能以一些副軌道的火箭進入。結果,這是人類認知最少的一層大氣。所以中間層與熱成層的底部常被科學家嘲笑作「忽視層」[1][2]。



熱成層
(亦稱熱氣層或增溫層)是地球大氣層的一層,它位於中間層之上及散逸層之下,從中間層頂至離地面800公里左右。在這一層之內,紫外線的輻射引致電離的現象出現。(參見電離層)它是從地球表面算起第四層大氣層。
熱成層始於離地表85公里的高空,在這樣的高度,剩餘的大氣氣體會根據分子量而分層。熱成層的氣溫會因高度而迅速上升,這是因為氧原子強烈吸收波長小於0.175微米的太陽紫外線的緣故。所以氣溫主要依靠太陽活動來決定,有時甚至可以高達2,000℃。輻射使空氣粒子帶電,使無線電波可以被反射及被地表所接收。熱成層的上方是從距離地面500至1000公里開始的散逸層,那裡大氣層會與外太空接壤。縱然少數的空氣粒子甚至可以於白晝時間到達2,500℃(4500℉)高溫,但卻不會令你感到任何溫暖,就連一台普通的溫度計也只會量度到攝氏零度以下。這是因為分子之間的距離太疏之故。
俄羅斯的和平號太空站和國際太空站均於熱成層的頂部運行,位於離地320至380公里的高度上圍繞地球。而極光也是出現在熱成層頂部的。



外氣層(散逸層)
本層溫度很高,空氣粒子運動很快,又離地心較遠,地球引力作用小,所以這一層的大氣質點經常散逸至星際空間,故名為散逸層。這個高度可看做地球大氣的上界。
範圍﹕從800公里高度以上的大氣層
含元素中最輕的二種氣體:氦及氫
2008-12-26 1:20 am
地球大氣層,又稱大氣圈,因重力關係而圍繞着地球的一層混合氣體,是地球最外部的氣體圈層,包圍着海洋和陸地,大氣圈沒有確切的上界,在離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氣體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會有少量氣體,它們也可認為是大氣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地球大氣的主要成分為氮、氧、氬、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氣體,這些混合氣體被稱為空氣,地球大氣圈氣體的總質量約為5.136×1021克,相當於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0.86,由於地心引力作用,幾乎全部的氣體集中在離地面100公里的高度範圍內,其中75%的大氣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對流層範圍內,根據大氣溫度垂直分佈和運動特徵,在對流層之上還可分為平流層、中間層、熱成層等。大氣層保護地表避免太陽輻射直接照射,尤其是紫外線;也可以減少一天當中極端溫差的出現。




大氣層垂直結構

相對其他顏色的光而言,大氣中的氣體散射藍色光較多。所以從外層空間來看,地球就有一層藍色光暈。正是因為如此,天空大多數時候也是藍色的。大氣層垂直結構大致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游離層及外氣層,分述如下:


對流層
最接近地面的大氣層稱為對流層,平均高度約10公里。對流層高度隨緯度變化,在赤道最高約為15公里,極地最低約8公里。顧名思義,對流層是對流最旺盛的區域,也是天氣現象發生的地方。大氣中的水氣,約有80%存在於對流層,因此它也是蒸發、雲、雨、……最經常出現的區域。平均而言,對流層溫度隨高度降低,每上升100公尺,溫度下降約0.6℃。


平流層
含有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線功能,保護地表免於陽光中強烈紫外線的侵襲,又叫:臭氧層,同溫層。因為臭氧吸收太陽輻射,大氣溫度不再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公尺,溫度上升約0.65℃,所以又稱:溫暖層。


中間層
此層主要成份有臭氧、氧、二氧化碳、氮的氧化物,這些部份是由光化學作用引起之產物,故又稱:光化層。


游離層
又稱:增溫層、電離層,空氣極稀薄,而離子特別多。溫度相當高,且隨高度升高而升高溫度。


外氣層
外太空的起點,含元素中最輕的二種氣體:氦(He)及氫(H2)。


收錄日期: 2021-04-13 18:48:4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225000051KK0092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