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基督教初創立時, 信奉這個不受歡迎的宗教的人有兩條途徑可供選擇, 緊守基督和聖經所主張的純正道理和原則, 不然就與當時的世界妥協而跟從容易行走的闊路。
衆使徒死後僅數十年, 基督徒當中顯然已發生了嚴重分裂。 大約在公元187年, 伊里奈烏斯(Irenaeus)列出當時有二十個基督教派系。
這個新興宗教在羅馬帝國的轉捩點是公元313年, 即君士坦丁大帝據稱歸信“基督教”的日子。 憑着君士坦丁的支持, 教會, 亦即天主教, 遂成為羅馬欽定的國教。
君士坦丁的“歸信”何以有這麽重大的意義呢? 因為當時“基督”教會正受教義之爭所分裂, 君士坦丁既是皇帝, 對教會的事務操有强大影響。 他希望帝國能團結起來。
在公元第5至15世紀期間, 羅馬天主教會曾經控制歐洲的大部分地方。 貪污腐化、 荒淫無道的不僅限於教皇而已。
正如歷史表明, 不論教會內外, 都傳出一片要求改革的呼聲。
宗教改革的狂飆終於刮起, 把西歐基督教國的宗教之家吹塌。 一度幾乎完全受羅馬天主教會所控制的基督教國, 如今已成為分裂之家。(包括意大利、 西班牙、 奧地利和法國部分地區)仍然以天主教為主, 但其餘部分卻落入了三個主要流派手中: 路德宗(信義宗)盛行於德國和斯堪的納維亞; 加爾文宗(歸正宗)盛行於瑞士、 荷蘭、 蘇格蘭和法國部分地區; 安立甘宗(聖公會)則盛行於英格蘭。 此外還有些規模較小, 但較為激進的團體散布在其他各處。 在此之後多年, 這些主要的流派更進一步分裂成今天數以百計的教派——長老會、 主教派、 循道宗、 浸禮宗、 公理宗; 以上只是略舉一二而已。
以整體而言, 路德和他的跟從者所鼓吹的宗教改革成功地擺脱了教皇的奴役。 然而, 正如耶穌在約翰福音4:24(《新譯》)所説一般, “上帝是靈, 敬拜他的必須用心靈按真理敬拜他。” 在尋求真神方面, 路德只是另闢蹊徑而已, 但距離真理的窄路仍然甚遠。
宗教改革的最大成就無疑是使一般人能讀到用自己語文譯成的聖經。 人首次能讀到全本聖經, 藉此在靈性上得到滋養。 可是, 所需的當然不只是閲讀聖經而已。 宗教改革固然把人從教皇的轄制之下釋放出來, 但除此之外, 它有幫助人擺脱多個世紀以來一直支配他們的謬誤教義和信條嗎?
差不多所有基督新教教會都墨守同樣的信經, 尼西亞信經、 亞大納西信經、 使徒信經。 這些信經聲稱相信一些受天主教倡導了多個世紀的教義, 例如三位一體、 靈魂不死、 地獄永火等。 這些不符合聖經的道理使人對上帝和他的旨意懷有歪曲的觀念。 基督新教宗教改革的自由精神産生了無數教派和分支。 這些宗派非但沒有幫助人尋求真神, 反而把人導向許多紛亂的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