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兄友弟恭,讓我想起清朝時道光帝把帝位傳給四子奕詝,卻把六子奕訢封為“恭親王”,就是希望他們兄友弟“恭”,不過事後的歷史發展,看來卻不能如他所願。
一般說“兄友弟恭”,都會舉孔融讓梨的例子。不過我覺得,此例子看到“弟恭”,卻看不到什麼“兄友”,而且孔融成長了又不怎麼樣,感覺上實在不太適合。
我想起一個可能適合的例子,就是春秋時期發生在衛國的“二子乘舟”故事:
話說春秋時代齊國僖公有兩個女兒,長女名齊姜,次女名文姜。都是出名的美女,長女齊姜本來許配給衛國的世子伋,誰知迎娶之後,太子伋的父親衛宣公,見齊姜生得美麗動人,竟父納子媳,以為寵妃,稱之為宣姜。
後來衛宣公與宣姜生了公子壽和朔兩個兒子。他因搶了兒子的媳婦,心虛而想要廢掉他,卻一直找不到什麼藉口。可是,宣姜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做世子,她開始在衛宣公面前不斷地說原本應該是自己丈夫的世子汲的壞話,公子朔也參與其事,讒譖急子于父親之前。只有公子壽天性孝友,與汲如同胞般相愛。
衛宣公他們為了除掉汲這個眼中釘,竟設了一條毒計:令汲持白旄出使齊國,途中安排刺客扮做強盜,殺死持白旄的公子汲。公子壽得知了這個陰謀,便來告訴汲, 叫汲不要去,然而汲卻不肯逆父命以求生。公子壽大為感動,便藉口餞行,灌醉了兄長,盜走白旄,去代汲一死,他的想法是自己代兄長而死,父親或許能因此感悟。
然而,事情並不像壽所設想的那樣發展。公子壽盜走白旄來到齊國國界,大大方方地持著白旄迎著強盜們走去,強盜們果然殺了他。但很快世子汲也趕來了,他對強盜說:“你們殺錯人了,所當殺乃我也!”強盜也搞不清究竟應該殺誰,反正寧肯錯殺不可放過,於是又把他殺了,並將情況報告衛宣公。
當兩顆人頭一齊送到衛宣公面前時,看到兩個兒子死於非命,衛宣公大為震驚,懊悔不已,從此竟一病不起,不久就駕崩了,由公子朔如願即位,是為衛惠公。
人們為了感念太子伋與子壽的友愛與犧牲,於是作了「二子乘舟」這首詩,收於詩經邶風的篇章之中:
二子乘舟,汎汎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汎汎其逝,願言思子,不暇有害。
把「二子乘舟」一詩譯作白話,大意如下:
”兩位公子乘船同行,
盪漾的流水倒映著他們英俊的身影,
對他們無盡的懷想與掛念啊!
使我心中憂思不得安寧。
兩位公子乘船同行,
在盪漾的流水中消逝了他們的身影,
對他們無盡的懷想與掛念啊!
但願他們有一個平安無患的旅程。”
相信這故事符合“兄友弟恭”的原則吧!
參考資料:
http://boke.xizhengren.com/2606/viewspace-8821.html
2009-01-09 12:07:54 補充:
二子乘舟故事是冷門一點
但以往TVB買的國內劇"東周列國春秋篇"
曾演出過有關劇情.
2009-11-11 23:48:17 補充:
謝星星,電視拍過劇就等於無那段歷史嗎?
好奇怪,我既然答得咁差,但又點解成條題目完封不動被人抄去用呢?
我的回答: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8040803269
抄襲的回答: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9100904522
到底發問的tsekasing和作答的CheungKaYiu2009,係個腦定對眼出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