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謀攻》語譯

2008-12-13 3:48 am
【望各位知識朋友能夠提供有關《孫子兵法.謀攻》的語譯。】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轒轀 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闉,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於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為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衕三軍之政者,則軍士
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衕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衕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貽。

回答 (2)

2008-12-13 5:52 am
✔ 最佳答案
一)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打仗,其指导原则应是:迫使敌人举国降服的为上策;通过交兵接仗而攻破敌国的次之;能使敌人举军降服的为上策,攻破敌军的次之;能使敌人整卒降服的为上策,攻破敌伍的次之。所以,百战百胜,还算不上高明的,不经交战就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二)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 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译文:所以,用兵打仗,其策之上者,是在未战之前就挫败敌人的计谋;其次是从外交上挫败它,使它孤立无援;再次就是在战阵间打败它,最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了。攻城的办法,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修造用以攻城的楼橹,和准备如飞楼云梯之类的攻城器械,需要数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构筑攻城的土山,又要花费数月的时间才能竣工。将帅控制不住自己的忿怒情绪,而下令缘梯而上,蚁附乱进。结果,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城邑仍未攻破,这就是强攻城池所招致的灾难。

(三)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译文: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敌人屈服而不依靠对垒交兵,拔取敌人的城邑而不依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必旷日持久。一定要用全胜之策去与列国诸侯争胜于天下。只有这样,才能既使兵力不受顿挫而又可使胜利圆满取得。这就是以谋略攻敌的法则。

(四)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战〕之,敌则能(战)〔分〕之,少则能(逃)〔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译文:所以,用兵打仗的一般法则是:我若十倍于敌,就围而歼之;五倍于敌,则攻而取之;两倍于敌,亦可战而胜之;若与对方势均力敌,就分而削弱它,使之处于劣势;若兵力少于敌人,就坚壁固守;若实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与之决战。所以,弱小的军队,若不自量力而与敌硬拼,那就必然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五)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译文: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佐得周密,国家就必然会强盛;辅佐得有缺陷,国家就必然会衰弱。

(六)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译文:国君贻害于军队的情况大体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可以前进而强令其前进;不了解军队不可以退却而强令其退却,这是牵制军队行动的所谓“縻军”。不了解军队的事务而插手军队的管理,将士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不懂军队的权变之道而干预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产生疑虑。三军将士既惑且疑,他国诸侯乘机来犯的灾难就会降临。这就叫做自乱其军和自取其败。

(七)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译文:预知胜利,可有如下五条:知道自己可以打和不可以打的胜;懂得根据兵力多寡而恰当配备使用的胜;全军上下同心同德的胜;以有备之师而对疏懈之敌的胜;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预的胜。这五条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途径。

(八)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那就常胜不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那就胜负各半,没有全胜把握;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必危了。
2008-12-13 6:18 am
孫子說:大凡用兵的原則是:不訴諸武力,使敵國不遭破壞而自請降服的為上策,出兵攻破敵國的就次一等;能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出兵攻破敵軍就次一等;能使敵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出兵攻破軍旅的就次一等;能使敵人全卒降服的為上策,出兵攻破軍卒的就次一等;能使敵人全伍降服的為上策,出兵攻破軍伍的次一等。所以,百戰百勝,不算是最高明的上策,不經交戰就能屈服敵人的軍隊,才是上上策。
  所以,最好的用兵方法就是以謀略勝敵,其次是使用外交手段瓦解敵人的聯盟,讓它孤立無援;再次是與敵人發生戰士而後打敗它,最下策就事攻伐敵人的城池。攻打城池,是不得已才採取的方法。製造盾牌和攻城用的器具,準備攻城的器械,需要三個月之多的時間才能完成;構築攻城的土壘,又要耗費三個月以上的時間。假使將率無法克制自己的憤怒,派遣士兵如同螞蟻一般的爬梯攻城。結果,士卒即使已經戰死了三分之一以上,敵人的城邑依然無法攻下,這就是強攻城池的災害。所以,善於用兵之人,屈服敵人卻不必依靠交戰,攻取敵人的城邑不依靠硬攻,毀滅敵人的國家不需久戰。務必使用保全勝利的謀策爭取天下。因此才能既使軍隊不疲弊困乏而又能保全勝利。這就是謀略破城的反法則。
  所以,用兵的法則是:我軍的兵力十倍於敵人就包圍它,逼使敵軍屈服;我軍的兵力五倍於敵人,就出兵攻取它;我軍的兵力若是敵軍的一倍,就設法分散敵人的力量;如果與對方勢均力敵,就要努力作戰;如果兵力比敵人少,就要知道逃避、擺脫的方法;如果兵力不如敵人,就要避免正面交鋒。因此,兵力弱小的軍隊,如果只知道堅守硬拼,就會成為強敵的俘虜。
  將帥是國軍的輔佐,輔佐周密,國家就會強盛;輔佐有缺陷,國家必然會衰弱不振。而國君可能危害軍隊的情況有三種:不了解軍隊不可以前進而強行命令軍隊前進;不了解軍隊不可以後退而強行命令軍隊後退,這就是所謂牽制軍隊行動;不了解軍隊的事物而干涉軍隊的行政,將士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不懂軍隊的權變之道而干預軍隊的指揮,將士就會產生疑慮。三軍將士產生疑慮與迷惑,諸侯國乘機侵犯的災難就會降臨,這就叫做擾亂自己的軍隊而導致敵人的勝利。
  所以判定是否戰勝的方法有五種:知道什麼情況可以出兵,什麼情況不可以出兵,勝;懂得採取以少勝多或以少勝寡的戰術,勝;全國上下目標一致、同心協力,勝;以萬全的準備,對付沒有準備的敵人,勝;將帥善於指揮,而君主不加以牽制,勝。這五種勝利就是判定勝利的方法。所以說,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也能常勝不敗;不了解敵人而了解自己,那就勝負各半,沒有必勝的機會;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便每戰必敗。

《孫子兵法.謀攻》語譯
參考: 天之心


收錄日期: 2021-04-26 14:08: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212000051KK0131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