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過年習俗

2008-12-12 4:39 am
如題...>o<'' ....<急+快>

回答 (1)

2008-12-26 5:02 am
✔ 最佳答案
銅鼓客家人過年習俗





銅鼓縣是贛西北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客家人占全縣人口的70%以上,是典型的客家縣,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客家風情獨具韻味。





江西銅鼓客家人過了臘月的二十四即小年之後至大年三十,都可選擇其中的一天吃團圓飯了。吃團圓飯時,長輩坐上席。碗筷要放得整整齊齊,尤其是筷子不能放反了方向,要順,因爲這意味著新的一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細人子(小孩子)也一定要上桌,他們每人也有一雙碗筷。若是當年家裏有人去世,少不了放一雙空碗筷在那,表示對故人的懷念。談到菜譜,有三樣東西是必須要的,一是“包圓”,二是“竹筍”,三是“魚”。“包圓”是吃團年飯中必備的食品,銅鼓包圓中的“包”字有“一定”的意思,“圓”有“團圓”的意思,所以“包圓”就是寓意歡歡喜喜,平平安安,一定團圓。它是用煮熟搗爛的芋子羹和蕃薯粉拌和做皮,冬筍丁餡與瘦肉包在裏邊做成的,也可用雞油拌芝麻和蔗糖做餡。這樣,有甜的,又有鹹的,做好後,要稍微分開,別粘在一起,一個一個,擺在竹蔑做的籠床裏。在包包圓時大家一起動手,充滿了濃濃的親情氛圍,烘托過年時節親人團圓的熱鬧氣氛。吃年飯,筍是少不了的。不要說現在,就是以前,銅鼓客家人都認爲筍對人的身體有好處,認識到筍是森林蔬菜,生在野外,沒有污染,因此這種綠色食品很受歡迎。魚是吃年飯時最後上的一道菜,意味著年年有餘,糯米做的水酒也不一定喝完,象徵著“飲不盡的榮華和富貴。”菜上齊了,小孩點一挂長長的爆竹,全家人開始入席吃香噴噴的年飯。





春節期間,銅鼓客家人喜歡栽樹種竹,客家人喜歡傍山而居,紮棚而住,過去稱爲“棚民”,此習慣延續至今。當然而今住的是磚房或是鋼筋混凝土的小洋樓,不過,房前屋後依然種竹,這有象徵意義,栽夫妻樹,象徵著夫妻恩愛到永遠,栽生日樹,象徵著健康長壽活百年,栽新居樹,象徵著子子孫孫不斷根。通常是栽松樹、柏樹和毛竹。





正月裏銅鼓客家人的人際交往主要體現在燈彩走訪和走親戚。客家人的燈彩走訪,一般是正月初一到十五。耍燈時,頭一個是下貼子,帖子上寫著“恭賀新年,奉上龍燈”的字樣。有的還雙手合一,在廳堂裏說上一句 “即刻龍燈慶賀,恭喜府上過個快樂新年!”。“歡迎歡迎,大家都新年好!”。接著在鑼鼓,爆竹聲中進行龍燈表演。龍燈的表演粗獷剛勁,熱烈有序,一般的花套有雙龍出水,遊走擺動,穿花纏繞,盤旋團轉,翻身打滾,咬尾搶珠。要求表演者身手靈活、步伐矯健,舞龍者甚至赤膊上陣,爆竹打得越密,舞龍的人越是有勁,左盤右蹙,上游下滾,圍觀者捧場喝彩,群情沸騰。銅鼓燈彩遍佈全縣各地,除上面所講的龍燈外,還有獅燈、牛燈、馬燈、花燈、船燈、蚌殼燈等,可謂千資百態、爭奇鬥豔。正月走親戚也是過年習俗中“人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客人離開時,一定要送果子包,果子包分爲生包、熟包、副食包、幹子包四種。生包,即包未煮熟的食物,如臘豬肉、雞翅。這類生包是送給未能前來而又托人帶來了年禮的人,熟包,即包熟的食物,如油炸米果,油炸泡豆腐、豆腐乾、火焙魚、鴨腳掌。副食品包是果子包中最爲常見,也最能體現時代變遷的一種,改革開放前,包炒薯片、米片、爆米花、南瓜幹等,現在則包花生糖、軟糖、牛奶餅乾。或者酸桐管、榧子等。上述食品爽口、開胃,很有地方特色和返樸歸真的感覺。還有一類果子包是幹子包,更爲特殊,包的全是佐茶食品,例如切成丁狀的紅白蘿蔔幹、薑片幹等。蘿蔔和茶葉沏茶通氣,薑片禦寒。“一包果子雖平常、萬般情意往內裝、客家人情代代傳、親情友情似長江”。這是一位民俗專家對果子包的評價。


收錄日期: 2021-04-29 20:15: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211000051KK0151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