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傳統食物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3/3d/RiceDumpling.JPG/300px-RiceDumpling.JPG
南方粽(左)及北方粽(右)
粽,或作糉,為以箬葉或蘆葦葉,包裹糯米或黃米或其他輔料如棗,豆沙,火腿等,並以水煮或蒸熟的食品。起源於中國漢族間,相傳與紀念古代詩人屈原投江有關,為端午節應景物之一。
粽子的由來說法很多,最普遍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屈原而來。傳說屈原忠心愛國,曾多次上書楚王,無奈楚王卻聽信小人,遠離屈原。屈原因感懷局勢動盪、國事不振,在農曆五月五日那天投江自盡,以死相諫。當時的老百姓聽到消息以後,十分悲痛,紛紛把煮熟的米飯裝入竹筒或葉子包起來,做成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吃飽粽子之後,就不會再去吃屈原的屍體了,使屈原能保全屍。後來所包的粽子除了糯米外,還會加入豬肉、花生、鹹蛋等內餡。
關於粽子的由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當人們在江中找不到屈原的身體時,而當地的漁夫夢到江中的魚在吃屈原的身體,當地的居民為了不要讓屈原的身體被魚吃掉,於是想到了一個方法,如果江中的魚不會餓肚子,他們就不會吃屈原的身體了。於是居民就將粽子投入江中餵魚,希望魚兒們不要吃屈原的身體。
日本傳統食物
圖片參考:
http://photocdn.sohu.com/20070816/Img251619115.jpg
壽司“SUSHI”、“酸”即是酸醃制的食物。「壽司sushi」是造語,最早寫爲「魚旨」、「魚乍」,都爲二千年以前在中國就有的漢字,。「魚旨」中的「旨」字之意爲"將東西變熟",而「魚乍」中的「乍」字之意爲"將東西削成薄片"。所以可以想像壽司原本爲「將魚切成薄片,然後將其淹入熟飯中,再讓它自然發酵」而成的一種儲藏食物。這種儲藏食物後來傳至中國,再經中國傳至日本。在西元200年即後漢年代,中國已開始流傳“壽司”這種食品,在辭典中的解釋爲以鹽、醋、米及魚腓制而成的食品,宋朝年間,中國戰亂頻仍,壽司正好爲逃難的充饑食品,而品種更多,由菜蔬類,魚類,肉類,甚至貝殼類都有。西元700年,即奈良年代,出外營商的日本商派將壽司流傳入日本,當時的日本人,用一些醋醃制過的飯團,加上一些海産或肉類,壓成一小塊,整齊地排列在一個小木箱之內,作爲沿途的食糧。直到西元1700年,即江戶年間,壽司才於日本廣泛流傳,成爲一種普通的食品。 壽司和飯團一樣,都是有中國傳入日本的飲食文化.當時是中國的一些商旅,將飯捏成團,然後配上醃制的肉類或海産,壓成小塊,作爲旅途的糧食,後來傳如日本,逐漸發展成重要的飲食文化。在18世紀,流連賭場的賭徒肚子餓時便將銪魚與飯用紫菜卷起吃,這樣可避免飯粒沾到手或賭具上,十分方便.後來漸漸演變成今日的手卷.
散壽司則是日本3月3日女兒節的應節食品,如果家中有未滿周歲的女兒,母親會準備散壽司和蛤蜊湯來招待朋友,因爲散壽司色彩絢麗,象徵女孩的美貌,蛤蜊的貝殼象徵女孩的貞操.
飯團——壽司的雛型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桃太郎的故事,這個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佔有濃墨重彩一筆的人物,最後打敗怪獸依靠的居然只是幾個小小的飯團,這無疑說明了飯團在日本文化中所佔有的分量。
傳統的日本飯團是用半碗飯團成三角狀,飯團中裹上一顆醃制的酸梅,外面用一片幹海苔包裹,既方便攜帶,又不失營養,所以至今爲止,它仍是深受日本人歡迎的乾糧之一。
飯團與壽司相比,前者更加平民話。而壽司則是隨著日本飲食文化的發展而貴族化了的飯團。其用料除了大米,還有海鮮,肉類,貝殼等高級的鋪料,而一道成功的壽司除了美味,在其造型上更是頗具匠心。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