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小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人體會導電。您可能觸過電﹐也常常會看到小心觸電的警告標示。人體為什麼會導電?會被電到?就是因為體內有電解質﹐而電解質具有導電的功能。當然﹐如果電解質存在只是會讓人「被電到」的話﹐也不需要在此開一個專文來探討了。人體若缺乏電解質﹐許多生理機能都會停擺﹐人體水份與酸鹼質的平衡也會被破壞。
其實所有的礦物質﹐都或多或少具有一些電解質的功能﹐但最重要的電解質﹐還是鈉﹑鉀﹑氯這些元素﹐其次是鎂﹑鈣等礦物質(已有專文另述)。這些電解質在溶於水後﹐會分解成一種叫離子的帶電物質。我們的心臟會跳﹐肌肉能產生力量﹐神經能將訊息傳到全身﹐都和這些離子導電的功能有關。它們是是體內通訊網路的一部份﹐協助「命令」的傳達。
鈉﹑鉀﹑氯更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持體內水份與酸鹼度的平衡。它們使體液有一定的滲透壓﹐以維持正常的水分含量。如果電解質不平衡﹐水份與酸鹼度也會失去平衡﹐最後維持生命的各種生理生化反應就一個一個發生問題。因此在大量的水份喪失時(如腹瀉與非常大量的出汗)﹐不但要補充水份﹐還要補充電解質﹐如果只大量補充水份而未補充電解質﹐就會產生無力﹑痙攣﹑嘔吐腹瀉等「衰竭」的症狀。醫學上有個名詞叫水中毒﹐水怎麼會造成中毒?也是電解質失去平衡的結果。
氯還是胃酸的成份之一﹐足夠的胃酸﹐才能使胃中保持足夠的酸性讓消化蛋白質的胃蛋白脢發生作用﹐幫助消化﹐並且有助於殺滅食物中有害的細菌。和鎂一樣﹐鉀與心臟的健康關係也很密切﹐它幫助心臟維持規律的心跳﹐並協助血壓的穩定。
有那些食物可以提供這些電解質?食鹽的成份就是氯化鈉﹐人體大部份的氯及鈉都是從食鹽中攝取到的。台灣四面環海﹐鹽產豐富且便宜﹐缺鈉的情況並不易見﹐但某些內陸地區的人就可能因為缺鹽缺鈉而產生無力﹑昏睡﹑脫水﹑心悸等症狀。鉀則廣泛存在於各種天然新鮮的食物中﹐加工食品則或多或少會有點流失。人體必需要保持這些電解質在一個固定的濃度﹐因此過多的電解質會隨著尿液與汗液排出體外。對於腎臟病人來說﹐由於腎臟排泄功能下降﹐影響鈉鉀的排泄﹐會造成過多的鈉鉀在體內滯留﹐造成危險。因此對腎臟病人而言控制鈉鉀的攝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請務必遵照醫師與營養師的指示實行。
至於運動飲料﹐就是一種含有電解質的飲料﹐對於流失大量水份及電解質的人(如腹瀉與非常大量的出汗)會有幫助﹐但不建議一般人把它當成日常飲料。一來過分補充這些電解質沒有必要﹐最後還是得經由腎臟排出﹐增加負擔﹔二來它們也是含糖飲料﹐會不自覺地喝到一堆熱量。
一般人每日食鹽(包含含鹽調味料及各式加工食品所隱藏的鹽分)的攝取量應低於8~10公克﹐高血壓患者則更應遵醫囑施行更嚴格的控制。高血壓與鈉的攝取過量有關﹐因此高血壓的人應控制鈉鹽的攝取(請參照本站專題:高血壓與控制)。現在廣告在打的「健康低鈉鹽」及「健康美味鹽」﹐就是把部份的鈉鹽由鉀鹽(氯化鉀)取代。但還是不要因此而無所顧忌地用鹽﹐畢竟﹐鹽吃得太多﹐就是在給腎臟加工作﹐對腎臟是一種負擔。
有關電解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