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次大戰、二戰;1939年-1945年),是至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大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是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國組成的同盟國,與以德國、日本、意大利等軍國主義國家組成的軸心國集團。戰爭進展到最高潮時,全球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有19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戰火遍及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勝利結束。
儘管在1939年9月前,埃塞俄比亞的抗意戰爭,中國的抗日戰爭(起始於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等反軍國主義的抵抗已經開始,但普遍持有歐洲中心觀的學者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告結束。這場戰爭總計造成了約7千2百多萬人的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據估計,大戰期間,錢財損失約13850億美元,大量房屋受破壞。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樑的損壞,則難以估計。
目錄[隱藏]
1 戰爭的起源
1.1 德國:第三帝國的迅速崛起
1.1.1 超重的賠款
1.1.2 威瑪共和的無力
1.1.3 希特拉政權的崛起
1.1.4 第三帝國的擴張
1.1.5 英法的綏靖政策
1.1.6 開戰的準備
1.2 意大利:法西斯勢力掌權
1.3 日本:軍國主義抬頭
1.4 戰前的蘇聯
1.5 英法綏靖政策的失敗
1.6 美國立場的改變
1.7 中日戰前的軍事衝突
2 歐洲及北非戰場
2.1 德蘇瓜分波蘭,二戰全面爆發
2.2 防範德國,蘇聯建立東方戰線
2.3 德俄對北歐的侵略
2.4 閃電戰:德國征服西歐
2.5 巴爾幹半島
2.6 東線蘇德戰場
2.7 大西洋交通運輸線爭奪戰
2.8 盟軍對西歐的戰略轟炸
2.9 北非戰場
2.10 盟軍進攻意大利本土
2.11 盟軍開闢「第二戰場」
2.12 歐洲戰事的結束
3 中國及太平洋戰場
3.1 中日戰爭的全面爆發
3.2 戰略對峙與長期戰
3.3 太平洋戰爭爆發
3.4 中途島海戰與跳島作戰
3.5 日本投降
4 戰後
5 後續影響
6 評論
7 參考文獻
8 相關條目
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