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道教思想二題
朱冠華
摘要:李白受道教思想影響很深,集中體現在他以道家宇宙觀為其人世價值的判斷,以道家之自由為其生活的嚮往。這種道教思想,很鮮明地凸現在他的詩歌創作中。
朱冠華,香港道教學院教授。
李白為一道教徒,李白受道教思想所影響,當無可疑,以下即從四種角度加以說明:
(一)、以道家宇宙觀為其人世價值的判斷
李白的個性極為高傲孤直,這或許受到道教的宗教思想影響有關。原始道家及後來的道教皆視此宇宙萬物,系由"道"所生化主宰次第而成。《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說文》一字注又說:“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儒家言道,止於“太極”,與老、莊、道教“太極”之上復有“自然”者不同。《易‧系辭上傳》說:“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孔穎達《疏》謂:“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因知“道”乃一超現象界的本體,眾妙之門,凌駕萬有之上,又名造化、太乙、太初等。李白個人即接受此一信念,其《草創大還丹贈柳宮迪》說:
天地為橐籥,周流行太易,造化合元符,交搆勝精魄,自然成妙用,孰知其指的。
橐籥見於《老子》,所謂:“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詘,動更愈出。”道家將天地之生人比喻作橐籥(鼓風爐),本是虛空無有,然而拉之愈出,化生萬物;在這個基礎上,再結合《易傳》“天地橐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搆精,萬物化生”之說,顯示其對宇宙起源的一套見解。是則萬物皆由之所出,由其所管轄。李白說:“誰揮鞭驅策四運,萬物與歇皆自然。”又說:“大力運天地,羲和無停鞭。”這反映出他對道、對自然的驚呀感慨;他見得“道”的渾浩如此,反觀人的渺小乃如彼,就正如《莊子‧秋水》所說,人“在於天地之間也,猶小之在大山也,人率(即人眾)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於萬物也,不似豪未之在馬體也?”莊子所破的,是人與人之間存在貴賤尊卑的執著,這是從人相對於宇宙之間,所對較得出的結果。李白所接受的,是他從道家宇宙觀所體悟出的人生觀:就是人人平等,人與人之間並不存在任何高下之分,李白的高傲孤直,輕視王侯,高尚其事即建立於斯。十五世紀歐洲天文學家哥白尼發表《天體運行論》,大膽打破過去以為中心的“人為中心論”思想,引起當世激烈爭辯,而此一見解在吾國已早於數千年前由莊周所道破,雖未必人人能領會,李白對此卻全盤接受過來,在他眼中的相王侯如是,匹婦愚夫亦若是。他自以為:“出則以平交王侯”,無有軒輊優劣於其間。當日李白身在東都,親自目睹朝上之盛,其《憶舊游寄醮郡元參軍》詩記述當時的感受說:
憶昔洛陽董糟邱,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黃金白壁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
其他內文請到以下網址閱覽 :
http://www.taoism.org.hk/religious-studies/9901/art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