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KEA LEARNING

2008-11-26 3:20 am
(1)戚繼光(1528~1587),山東蓬萊人。明代抗倭名將,出身於將門之家。他對練兵、治械、佈陣等都有創見,著有《紀效新書》等多種軍事著作。

(2)我國古代,把日本的海盜叫做「倭寇」。元明時期,倭寇經常到我國沿海地區登陸搶劫,殺人放火。為了對付倭寇,朝廷派戚繼光鎮守浙江定海。

(3)西元1559年,浙江義烏境內由於開礦而爆發了有數萬農民和礦工參加的大規模械鬥,死傷不計其數。戚繼光趕到義烏,分別召集民眾,對他們說:「你們都是血性男兒,可是你們不去抗擊倭寇,反而骨肉相殘,這樣即使戰死了,又有什麼價值呢?大敵當前,正是男兒立功殺敵的好機會,希望你們保家衞國,做個真正的壯士!」

(4)戚繼光經過耐心說服,不但平息了械鬥,還招募到了三千多名年輕力壯的農民和礦工參加了軍隊。戚繼光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還常給他們講解愛國愛民的道理。很快,這支隊伍便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愛戴,被稱為「戚家軍」。

(5)西元1561年春,倭寇兵分五路向浙江沿海發動進攻。戚繼光率軍抗敵,在離台州還有二里地的花街與來犯的倭寇發生戰鬥。

(6)這群倭寇沒有料到會在此處出現戚家軍,慌忙應戰。一個倭寇頭目手持長矛腰掛利刀跳出來挑戰。只見戚繼光脫下自己身上的銀鎧甲,說:「誰能殺死這名倭寇,我就把這副鎧甲送給他!」

(7)話音未落,只聽有人應聲而出:「讓我去宰了他!」原來,這是一名叫朱鈺的士兵。只見朱鈺揮舞長刀飛奔而出,沒幾個回合,就把倭寇一刀劈死。戚家軍乘勝追擊,勢不可擋。

(8)狡猾的倭寇在混亂中故意拋撒擄掠來的金銀財寶,以為戚家軍會去爭搶,他們便可以乘機逃跑。誰知,紀律嚴明的戚家軍對金銀滿地竟視而不見,繼續窮追猛打倭寇。這一仗,打得倭寇損兵折將,只有一小部分逃回海上。

(9)經過七年抗戰,進攻浙江的倭寇被消滅乾淨,而「戚家軍」的威名,也使得倭寇聞之喪膽,再也不敢輕易來浙江沿海一帶進行打劫騷擾了。


句子欣賞:
1、你們都是血性男兒,可是你們不去抗擊倭寇,反而骨肉相殘,這樣即使戰死了,又有什麼價值呢?大敵當前,正是男兒立功殺敵的好機會,希望你們保家衞國,做個真正的壯士!
2、戚繼光經過耐心說服,不但平息了械鬥,還招募到了三千多名年輕力壯的農民和礦工參加了軍隊。
3、只見朱鈺揮舞長刀飛奔而出,沒幾個回合,就把倭寇一刀劈死。


1. 「戚家軍」給人們留下了什麼印象?

甲. 英勇善戰,紀律散漫。

乙. 士氣高昂,不懂做戰。

丙. 不懂做戰,紀律嚴明。

丁. 英勇善戰,紀律嚴明。



2. 敵人丟下金銀的目的是什麼?

甲. 讓戚家軍不要再追趕他們。

乙. 向戚家軍投降。

丙. 和讓戚家軍交好。

丁. 把金銀還給戚家軍。



3. 通過本故事,我們如何做才能成為真正的壯士?

甲. 喜歡打仗。

乙. 骨肉相殘。

丙. 保家衞國。

丁. 懂得武力。

回答 (7)

2008-11-26 3:32 am
✔ 最佳答案
1.丁. 英勇善戰,紀律嚴明。

2.甲. 讓戚家軍不要再追趕他們。

3.丙. 保家衞國。
參考: kealearn~~
2008-11-27 5:19 am
丁. 英勇善戰,紀律嚴明。

甲. 讓戚家軍不要再追趕他們。

丙. 保家衞國。
參考: by answers
2008-11-27 3:49 am
1. 「戚家軍」給人們留下了什麼印象?





丁. 英勇善戰,紀律嚴明。




2. 敵人丟下金銀的目的是什麼?

甲. 讓戚家軍不要再追趕他們。




3. 通過本故事,我們如何做才能成為真正的壯士?
丙. 保家衞國。
參考: kealearning
2008-11-26 6:33 am
丁. 英勇善戰,紀律嚴明。

甲. 讓戚家軍不要再追趕他們。

丙. 保家衞國。

3/3 all correct!
參考: myself
2008-11-26 6:10 am
1.丁. 英勇善戰,紀律嚴明。

2.甲. 讓戚家軍不要再追趕他們。

3.丙. 保家衞國。
參考: all correct
2008-11-26 4:35 am
1. 「戚家軍」給人們留下了什麼印象?

丁. 英勇善戰,紀律嚴明。

2. 敵人丟下金銀的目的是什麼?

甲. 讓戚家軍不要再追趕他們。

3. 通過本故事,我們如何做才能成為真正的壯士?

丙. 保家衞國。
參考: me
2008-11-26 4:34 am
1. 「戚家軍」給人們留下了什麼印象?
丁. 英勇善戰,紀律嚴明。

2. 敵人丟下金銀的目的是什麼?
甲. 讓戚家軍不要再追趕他們。


3. 通過本故事,我們如何做才能成為真正的壯士?
丙. 保家衞國。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8 15:23: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125000051KK0144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