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易筋經同洗髓經的由來

2008-11-25 4:21 am
仲有金鐘罩同童子功,呢d武功最初的由來是怎樣的?

回答 (2)

2008-11-25 5:12 am
✔ 最佳答案
易筋經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健身養生方法,在我國傳統功法和民族體育發展中有著較大的影響,千百年來深受廣大群衆的歡迎。

易筋經源自我國古代導引術,歷史悠久。據考證,導引是由原始社會的“巫舞”發展而來的,到春秋戰國時期已爲養生家所必習。《莊子•刻意篇》中記載:“吹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伸),爲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漢書•藝文志》中也載有《黃帝雜子步引》《黃帝歧伯按摩》等有關導引的內容,說明漢代各類導引術曾興盛一時。另外,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導引圖》中有四十多幅各種姿勢的導引動作,分解這些姿勢可以發現,現今流傳的易筋經基本動作都能從中找到原型。這些都表明,易筋經源自中國傳統文化。

易筋經爲何人所創,歷來衆說紛紜。從現有文獻看,大多認爲易筋經、洗髓經和少林武術等爲達摩所傳。達摩原爲南天竺國(南印度)人,西元526年來我國並最終到達嵩山少林寺,人稱是我國禪宗初祖。據《指月錄》記載:“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門人曰‘時將至矣,汝等盍言所得乎﹖’有道副對曰‘如我所見,不持文字,不離文字,而爲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總持曰‘我今所解,如慶喜見阿悶佛國,一見更不再見。’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陰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後,慧可禮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另外,六朝時流傳的《漢武帝內傳》等小說中也載有東方朔“三千年一伐毛,三千年一洗髓”等神話,這大概就是“易筋經”“洗髓經”名稱的由來。

在易筋經流傳中,少林寺僧侶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據史料記載,達摩所傳禪宗主要以河南嵩山少林寺爲主。由於禪宗的修持大多以靜坐爲主,坐久則氣血閼滯,須以武術、導引術來活動筋骨。因此,六朝至隋唐年間,在河南嵩山一帶盛傳武術及導引術。少林寺僧侶也借此來活動筋骨,習武健身,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對其進行修改、完善、補充,使之成爲一種獨特的習武健身方式。最終定名爲“易筋經”,並在習武僧侶中秘傳。

自古以來,《易筋經》典籍與《洗髓經》並行流傳於世,並有《伏氣圖說》《易筋經義》《少林拳術精義》等其他名稱。從有關文獻資料看,宋代託名“達摩”的《易筋經》著述非常多。當時,張君房奉旨編輯《道藏》,另外還有《雲笈七簽》《太平禦覽》等書問世,從而使各種導引術流行於社會,而且在民間廣爲流傳“通過修煉可以‘易發’‘易血’”的說法。由此推測,少林寺僧侶改編的易筋經不會晚於北宋。因爲,宋代以後的導引類典籍大多夾雜“禪定”“金丹”等說法,而流傳下來的少林寺《易筋經》並沒有此類文句。明代周履靖 在《赤鳳髓•食飲調護訣第十二》中記述:“一年易氣,二年易血,三年易脈,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發,九年易形,即三萬六千真神皆在身中,化爲仙童。”文中的“易髓”“易筋”應與《易筋經》有先後聯繫。另外,《易筋經》第一勢圖說即韋馱獻杵。“韋馱”是佛教守護神,唐初才安於寺院中。因此,易筋經本爲秦漢方仙道的導引術,被少林寺僧侶改編于唐宋年間,至明代開始流傳於社會,應該沒有疑義。

目前發現流傳至今最早的易筋經十二勢版本,載于清代咸豐八年潘輯錄的《內功圖說》中。總的來看,傳統易筋經側重於從宗教、中醫、陰陽五行學說等視角對功理、功法進行闡述,並且形成了不同流派,收錄於不同的著作中。

“健身氣功•易筋經”繼承了傳統易筋經十二勢的精要,融科學性與普及性於一體,其格調古樸,蘊涵新意。各勢動作是連貫的有機整體,動作注重伸筋拔骨,舒展連綿,剛柔相濟;呼吸要求自然,動息相融;並以形導氣,意隨形走;易學易練,健身效果明顯。

圖片參考: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gif


2008-11-24 21:16:31 補充:
金鍾罩爲硬功外壯,屬陽剛之勁,兼內壯之勁,爲七十二藝硬功中最要之功夫,其練法稍繁難。初練時,須用敗布成一錘,在周身上前後捶擊之。初則甚覺痛楚,擊之既久,漸不覺痛,再換木棰;木棰擊而不覺痛時,再換鐵錘;鐵錘亦不覺痛時,便用揭諦功之方法,及鐵布衫之方法,並鐵牛功之方法,如法練習二三年,胸背堅如鐵石。莫論拳腳不能及,即刀劍亦難傷損。練成金鍾罩功夫之人,胸背等處之骨骼,皆合併起來,並在一起 ,如天生獨塊相似;若在赤臂之時,功夫也一望便知。

2008-11-24 21:16:46 補充:
金鍾罩相傳宋代圈內第一高手周侗老先生所傳,其特點爲上勁後周身如同被一口大銅鍾掩蓋且密封不漏即人的全身宛如坡上一件用金器包裹的衣褲而得名。金鍾罩的正式定性,是在明代宣德年間既由中國道教名山武山真慶宮的道長鄧坤倫老先生結合祖傳武術並揉進周侗老先生親筆繪製古秘笈所命名而成

2008-11-24 21:16:57 補充:
金鍾罩是中國少林寺四大神功之一,由少林寺始祖達摩禪師所創,一共分十二大關,每關循序漸進。功成後幾乎天下無敵,傲視武林。現今修練者有石黑龍、鱷太歲、金羅漢、阿柴。

2008-11-24 21:17:38 補充:
第一關:

練習運氣吐納,令全身經脈暢通無阻,培養體內真氣運轉,若遭擊打,可減底一半痛楚。

第二關:

內勁及護身氣功漸漸形成,體內真氣亦漸深厚,能保護內臟不易受傷。練成頭兩關,普通擊打對練者有如搔癢一般。

第三關:

以棍棒等武器擊打練者,打得越重,練成的速度越快,令肌肉産生強大抵抗力,毫不覺痛。

2008-11-24 21:17:57 補充:
第四關:

先用鈍口的刀劍劈斷,漸而轉趨鋒利,當利刃只能劈傷皮膚而不損肌肉時方算功成。

第五關:

專修內勁反震,棍棒打來的力度越大,練者的反震力越強,甚至硬生生震斷對方兵器。

第六關:

練成者已屬一流高手,任何尖錐鋒刃難傷,除非刺中練者的罩門、雙目、雙耳、口、下陰或重要穴道,方能致死。

2008-11-24 21:18:16 補充:
第七關:

氣功保護渾身穴道,口和下陰不會受傷,沒有肌肉的頭部仍能反震對方攻擊。更可貫勁將扭技發軟爲整,抗衡刀劍,致命處只餘雙目、雙耳及五寸罩門。

第八關:

內功修爲已達到全身不受利器所傷,只剩下三寸罩門,不論對方擊力是強是弱,均發出猛烈無比的反震力,中者非死即傷。

第九關:

擲葉飛花皆可傷人,就算遇上內功更強的對手,也無法把自己打成內傷,神兵利器亦只能割傷皮膚而不損肌肉,除非刺中僅有的一寸半罩門,方可致死。

2008-11-24 21:18:47 補充:
第十關:

功力開始反璞歸真,內勁雄渾,輕易震斷尖銳刀劍,甚至吐出一口痰,也能像飛鏢般構成殺傷,罩門只剩一寸,自有金鍾罩以來,練成此關者不超過十人,難學程度可想而知。

第十一關:

罩門僅餘半寸,渾身肌肉硬時堅若鋼鐵,軟時柔若棉絮,刀槍不入,水火不侵,出手勁似風雷,身法輕若鴻毛,踏浪賓士而不下墮,除了始創金鍾罩的達摩禪師外,就只有慈雲和尚臻至這境界,當年火燒少林寺,就是他闖入藏經閣保住不少武術典藉,金鍾罩才能流傳後世。

2008-11-24 21:18:52 補充:
第十二關:

由古至今,唯獨達摩禪師這絕世奇才練成,罩門完全消失,成了金剛不壞之身,根本無需動武,達摩禪師當年任由各門各派高手拳打腳踢,力劈劍斬,火燒水淹,不眠不食五百日,甚至吃下穿腸劇毒,仍安然無恙,精神燦燦,此舉轟動天下武林,其後他創立少林寺,威震五湖四海,永垂不朽,金鍾罩絕學居功至偉。

2008-11-24 21:19:39 補充:
武當童子功:
童子功又名桶子功,是古老的內家秘傳功法。它動作簡單,易學易練,對於固腎壯陽,強身健體,增強內氣,特別是丹田之氣,以及抗擊外力,都有著十分顯著的效果。本功特別注重對內臟功能的修練,練習時以意識引導動作,交手時以靜特動,後發先至,是一套內外兼修的武當拳術基本功。練功月餘即可進入排打訓練。
整套功法提氣宜緩慢深長,沈氣宜抉速急促(搓揉動作除外)。此功宜早晚練習,練習時宜寬衣松帶,尤以赤膊爲好,待內氣充盈後,即可進行排打訓練。

2008-11-24 21:20:57 補充:
童子功是一種高難度的少林拳術之一,必須從幼兒開始練習。
  少林童子功能內壯外強,藏而不露,在實踐中有如“秀如貓,抖如虎、行如龍、動如閃、聲如雷”之勢,在動、靜、呼吸、運氣、用氣方面也有獨到之處,正如功法諺訣說“拳打十分力,力從氣中出,運氣貴乎緩,用氣貴乎急,緩急神其術,盡在一呼吸”。
  少林童子功首先要救練好基本功,即馬步樁、椅子樁、丁字樁等。同時也練視、聽、抓、拉、推、舉、踢等。身法有八要,即起、落、進、退、反、側、收、縱。
  其動作名稱包括:羅漢睡覺、童子拜觀音、童子拜佛、朝天蹬、中底藏花、燕式平衡等。
  

2008-11-24 21:21:01 補充:
少林童子功是民間傳統武術經典套路。
  少林寺秘傳功法。
  少林童子功有外功、內功和柔功,一直都是少林寺的秘傳功法,有養顔、固氣、延緩衰老之功效,從小練習晚年會有鶴髮童顔之回報。
參考: cache
2016-02-07 10:00 am
這位網友你好

我本身也有遇過這問題

急需用錢 找銀行真的太慢了

我知道 中壢仁寶當舖 有在幫人代辦二胎

估價速度快 放款速度快 息低保密

你可以去詢問看看

我之前有在那裡借過 服務態度好 辦事效率好

真的是短期週轉的好幫手

放心啦!仁寶當舖是政府立案合法當舖

網路上的風評也非常好

在 中壢YKK對面 03-4520077


收錄日期: 2021-04-16 14:43: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124000051KK016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