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
伍子胥,名員,字子胥,春秋後期楚國人,吳大夫。伍子胥幫助吳王闔閭引進人才,整頓軍隊,治理國家,卓有成效。
伍子胥原是楚國人,由於全家遭到楚平王的追殺,走投無路的他隻身來到了吳國。在吳國大臣的引見下,伍子胥深得吳王闔閭重用。
伍子胥深知人才對一個國家的重要,因此不斷為吳王招徠人才。他在吳國隱居耕田那段時間,結識了因躲避戰亂而從齊國逃來的孫武(即孫子)。交談中,伍子胥發現孫武深諳兵法,於是趁與吳王討論兵法時,一天連續七次向吳王推薦孫武。但吳王起初很不以為然,甚至懷疑伍子胥在安插自己的人,便召孫武面談。孫武見了吳王,當即進呈兵法十三篇,吳王這才知道他是個難得的人才,便任他為將軍,操練軍隊。後來在吳楚交戰中,孫武屢建奇功。
伍子胥不但善於發現人才,而且還擅長使用人才。吳王僚被殺後,他的兒子慶忌逃到鄰國,隨時可能糾集諸侯捲土重來。吳王闔閭為此整天憂心忡忡,便與伍子胥商議除掉慶忌,只是這個慶忌力大無比,赤手空拳就能縛住老虎,尋常之輩根本不是他的對手,所以找一個合適的刺客相當重要。偏偏伍子胥推薦一個弱不禁風的人去行刺,吳王闔閭大出意料,不解地問:「慶忌是個能敵萬人之力的人,叫這人去行刺,能幹得成嗎?」伍子胥正是考慮到了這個因素,又瞭解到慶忌防備森嚴,才決定派個貌似體弱、不引人注目的人去行事,結果成功地殺了慶忌,除去了闔閭的心腹之患。闔閭對伍子胥非常信任,吳王闔閭曾下令:「在吳國,不論何人,凡不聽伍子胥話者,猶如不聽吳王的話,當殺無赦。」
伍子胥在吳國協助吳王治政三年,也贏得了老百姓的擁護。經過幾年的努力,吳國社會安定,官吏廉潔、五穀豐登、兵強馬壯、上下同心,為爭霸王業提供了保障。
西元前504年,吳王闔閭派大軍伐楚,楚國大敗。伍子胥終於借助吳國的力量報了家仇,也助了吳國的事業。
1. 伍子胥來到吳國的原因是什麼?
甲. 全家遭到楚平王的追殺。
乙. 吳國是一個大國。
丙. 伍子胥是吳國人。
丁. 伍子胥喜歡吳國。
2. 吳王認為誰是難得的人才?
甲. 楚平王。
乙. 孫武。
丙. 慶忌。
丁. 伍王。
3. 伍子胥善於做什麼?
甲. 兵法。
乙. 打仗。
丙. 發現人才、使用人才。
丁. 討大王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