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一、辨症論治話「蕁麻疹」
蕁麻疹在中醫學裡稱為癮疹或風疹塊,是為一種血管反應性皮膚病,病人由於不同原因造成皮膚黏膜小血管的擴張,導致真皮下局部性水腫與風團,其特徵為突發性出現局部或全身大小不等的風團,進而引起劇烈瘙癢,易造成風團增多與擴大,然而風團來得急亦去得快,癒後則皮膚不留痕跡。
事實上,蕁麻疹病因複雜,病機變化多端,多因患者先天稟賦欠佳、氣血虛弱與衛氣不固,受到各種因素影響而發病;然而致病因素不外乎風,風氣往來腠理,故見劇烈瘙癢。
至於其他常見的誘因尚包括:
(一)食物:主要為動物蛋白類食物,如魚、蟹、蝦、肉類、蛋類、蕈類或酒類等。
(二)吸入物:花粉、真菌孢子、動物皮屑或羽毛等。
(三)內臟疾病:胃腸功能紊亂、腫瘤、結締組織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症)、代謝障礙及內分泌失調等。
(四)感染:包括病毒、細菌或真菌寄生蟲感染。
(五)物理因素:冷、熱、日光或機械刺激等。
(六)其他則如精神因素或藥物反應。
西醫處理蕁麻疹時,大半是應用抗過敏藥物,這對急性蕁麻疹可收到不錯療效,然而對於反覆發作與遷延不癒的慢性蕁麻疹則難以見效。相反地,以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來處理,往往能有明顯效果。
現在來談談中醫辨證論治將蕁麻疹依症分型如下:
(一)風熱型:風團呈紅色,相互聯結成片,形如地圖狀,觸摸則有灼熱感,自覺瘙癢,遇熱則發作,遇冷則緩解,伴有心煩口渴、微熱惡風、扁桃體充血、舌尖紅,苔薄黃或少苔、脈浮數,治則疏風清熱,方用消風散加減。
(二)風寒型:風團色澤淡紅,或瓷白,受風侵襲或接觸冷水後,風團的搔癢感加重,然而得暖則減,舌淡、苔薄白與脈浮緊,治則疏風散寒,方用麻黃湯加減。
(三)衛氣不固型:皮疹多如蠶豆般大,相互聯結成片的風團較少,但其風團往往在汗出遇風後誘發,常常搔癢不止與反覆發作,並伴有惡風自汗、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少苔與脈沉細等現象,治宜固表袪風,方選玉屏風散加減。
(四)脾胃不和型:風團色澤淡紅,或近似膚色,形如雲片,風團發作卻常伴有脘腹不適或疼痛,甚至腹瀉,兼有嘔噁感、食慾不振、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少苔、脈緩或沉弱,治宜健胃和脾與袪風止癢,方用枳朮散加減。
(五)氣血兩虛型:風團色澤淡紅,反覆發作,遷延數月乃至數年未癒,或勞累後加重,並伴有頭暈、面色光白、體倦無力、精神疲乏、失眠、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少苔、脈細,宜益氣養血,方用八珍湯加減。
(六)任失調型:風團色澤淡紅,分布區域主要在腰胝、下腹和大腿等,其皮疹在月經前加重,經後則漸次消失,常有月經不調、經來腹痛,舌質淡紅、苔薄白或少苔、脈弦細或弦滑,治則調攝任,方用二仙湯(仙茅3,當歸3,知母1.5,黃柏1.5,淫羊藿3,巴戟天3)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