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得益於1970年代末以來,中共領導人推行新的經濟政策,即實行改革開放,將中國大陸經濟從舊有的緩慢、低效率的蘇聯計劃經濟體制轉為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經濟模式,但政府依然有某種程度上的主導地位。在這種改革的背景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漸取代了原先的政企合一的人民公社經濟體制,從初期的允許工業企業有更大的經營自主權、允許私人經營服務業以及輕工業,逐步向國有企業改制和企業民營化,對涉及國計民生的行業和重要國有企業實行國家控股,同時打開國門,允許外資引入和進入各個行業,被政府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策。
政府不斷強調增加個人收入,並鼓勵採用新的管理模式來提高產量。政府也將外貿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手段,因此20多年間在中國大陸建立了超過2000個規模不一的經濟特區,為外資提供更寬鬆的政策以及更好的投資環境,以吸引外國資本。改革開放的政策十分成功,1978年以來中國大陸的人均GDP已經增長四倍,並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根據購買力平價的標準,則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整個國家由於人口太多,還是比較貧窮,基本上還屬於發展中國家,但在許多方面又遠遠超過了普通發展中國家。根據中共官方的統計數據,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的國民生產總值每年增長9.5~11%左右,是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中國大陸還是世界貿易組織和22國集團的成員。2007年中國大陸人均GDP達到2400美元,但如從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中國大陸人均GDP已經超過6000美元。
服務業和工業是主要的產業,在臨近香港、台灣的珠江三角地區以及上海及其附近的長三角地區,大量的外國投資刺激了當地的進出口貿易。
目前,中國大陸政府嘗試在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引入了許多資本主義成功的經驗,使經濟得到了高速發展。但是也有一些經濟發展階段不好的局面:官僚主義、貧富差距和失業人口上升。
有8000萬到1.2億的農民工在農村和城市之間流動,其中多數人從事超額的勞動時間,並只能獲得很低的收入。隨着中央政策的改變,中國大陸正在逐步減少農村幹部的權利,並且放鬆了計劃生育政策,這是為了能夠維持長期的生活標準的改善。另一方面,一個長期的威脅是來自環境的惡化,特別是空氣污染,土壤侵蝕以及北方地下水位的降低。由於經濟的發展和土壤侵蝕,中國大陸的耕地正在逐漸減少。中國大陸政府正在盡量增加基礎設施的開支,例如自來水和電網的建設,以及減少貧困人口和完成農村稅制改革。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鞏固了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勢頭,但是同時也對政府產生了很大的壓力。中國大陸受益於計算機互聯網的快速增長,國外投資也是中國大陸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要素。在2002年到2004年由於電力供應,煤炭供應,石油供應和交通運輸能力的短缺和其他原材料的不足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
2005年初,中國大陸在除石油和電力以外的其他所有重要商品消費方面均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消費大國;而在2004年中國大陸也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外國直接投資地,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大陸廉價的勞動力、優良的基礎設施以及巨大的國內市場。在未來政府應努力縮小農村與城市人口的收入差距,實現東西部發展的平衡,並克服日益嚴重的能源短缺問題。中共政府人為壓低人民幣匯率被認為是刺激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但中國大陸政府正面臨著國際上越來越大的壓力,要求其對人民幣重新估價,這可能影響到中國大陸十分倚賴的出口增長。另外,許多人也擔心中國大陸脆弱的銀行體系可能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人民幣在改革開放之後,幣值一直保持穩定。不過,到了1990年代之後,由於各種國內外的原因,人民幣開始大幅貶值,在1994年曾跌至最低達1美元=10元人民幣。1990年代後期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市場普遍吹淡風,認為人民幣會大幅貶值,所以在金融市場上大手炒賣人民幣和港元。中國大陸政府開始進行調控,將人民幣穩定在1美元=8.25~8.26元,並成功地度過由於美國證券投機分子索羅斯造成的席捲亞洲的金融危機,將人民幣匯率穩定保持將近8年。
到了2000年代,雖然面對中國大陸經濟的高增長速度,早期炒家依然期待人民幣會貶值。不過,當時國家總理朱鎔基說了一個:「你們說人民幣會貶值,我看恐怕人民幣現在升值的壓力很大。」結果,一年多之後,中、美貿易出現嚴重逆差,美國國會向政府施壓,要求向中國大陸政府傳達要求人民幣升值的訊息。他們認為,當時中、美貿易的不平衡,是由於中國大陸政府刻意調低人民幣的匯率,造成價格上的優勢。不過,中國大陸政府經過評價認為人民幣升值目前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因此繼續維持匯率穩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