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中的意與氣那個重要

2008-11-22 4:28 am
想請教學太極拳的前輩們在太極拳中的意與氣那個重要?
為什麼呢?
相互關聯又是什麼?

回答 (8)

2008-11-23 1:34 am
✔ 最佳答案
意與氣那個重要?
這問題是分解題, 是將兩個關連的東西分開來說, 就像是問要打人, 是腦筋重要還是手重要, 打人要用大腦指揮手去打人, 這兩樣要是分開的話就沒有完成動作的可能了, 所以不適合問那個重要的.
氣與意是兩樣東西, 這是正確的, 問題是氣必須由腦來控制, 這控制又分意識的和下意識的, 但都是在做相同的事, 人的氣, 最初的狀況是自然的, 是與生俱來的, 完全不受意識控制, 是受下意思控制的, 由於是下意識控制, 所以會讓人感覺像不隨意肌一樣, 不要思考就在動作的.
因為人的氣原來不受意識控制, 所以很難感覺到氣的存在, 太極拳與其他練氣的功法, 開始練的方式都是以意念來引導氣的, 這動作其實應該說是在用意識去感覺氣的存在, 因為人的所有動作都有氣的存在, 如沒有氣其實是不能動作的, 所以動氣功像太極拳, 就是用意識在追隨動作, 久了就能感覺氣的存在與流動.
當你能感覺到氣的存在時, 你就可以近一步去控制氣, 以致加強氣的力量, 這就是練氣功的原理, 至於靜氣功, 並不是用肢體動作去感覺氣, 而是用意識去空想一個氣的存在, 並且移動它, 時間久了, 氣就會浮現, 這個方式是沒有動作引導所以是比較難練的.




2008-11-22 17:44:05 補充:
001 說 用意催動內勁, 沒有注意到 "氣" 的伴隨, 結果弄到周身氣脹
這動作就是錯誤的, 把氣運到身體而沒有作收功的動作, 氣就會在身體累積而感覺到脹, 太極拳的好處是每一個動作都講陰陽, 也就是收與放, 所以打太極拳是最安全的練氣的方式.
2014-11-14 2:00 p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az331.pixnet.net/blog
2014-08-03 5:19 am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08-11-24 9:24 pm
氣與意 就像是左手與右手 你認為你哪隻手比較重要?

而他們的關聯 是一體的唷 何必限制你的思想把它們強制的分開呢
參考: 本身修持
2008-11-23 1:51 am
意氣君來骨肉臣
意氣在骨肉之先
顯然較為重要
但只有意氣而無骨肉
如何展開架子?
能說骨肉不重要嗎?
初學要在骨肉上先下功夫
練出身體的結構與動作的正確性
再由動作的開合蓄發去懂的呼吸用意
這才說的上意氣的功夫
在這之前
說意氣是沒有多大的意義與作用的

意(心)如將軍氣如兵
光有將軍卻無兵可用
光桿將軍一個能有多大的作用?
光有氣卻無指揮方向集中力量者
又能發揮幾成作用?

志者氣之帥
氣者體之先
以意領氣以氣運身
這是練時如此
在這個階段
以意為主
所謂在氣則滯
要練到意到氣到勁到

練到功夫上身了
則意氣都在呼吸一舉一動中
分不開也不用分了
意氣風發
從來意與氣都是一起的
卻如何去分

無意的不是定功了得一念不生
就是腦死的植物人
是人都有氣
無氣的只有一種人
叫作死人

再說
意有專一有分雜
氣有清明有混濁
氣是本俱再精鍊
意是向上不二門

如此說來
何者重要
不言可喻?


2008-11-22 4:34 pm
意到氣到 氣到力到...

當然是「意」重要...

氣與力不受自己控制多糟...

2008-11-22 13:36:29 補充:
意...
是「意識」...不論是「濳意識」或「下意識」...
就是在舉手投足間...
要把力施在指上...或是掌上...還是拳上...
2008-11-22 9:39 am
請問adamyau123什麼是「周身氣脹」?什麼又是「意領」?
「同樣只管氣亦是有流弊, 氣太慢, 意比氣快, 和人動管氣必敗.」這句話又是怎麼解釋?
是打錯字了?還是有特殊涵義呢?或者根本就是胡亂掰的?
2008-11-22 6:21 am
我有兩個經驗可參考.

以前看了書自研用意催動內勁, 沒有注意到 "氣" 的伴隨, 結果弄到周身氣脹, 整整一個星期. 到了上太極拳課時, 我打了兩趟太極拳, 很奇怪的, 所有氣脹都完全消除. 後明白了沒有氣伴隨的 "意領" , 很容易出偏. 太極拳架本身就是可 "以意領氣, 以氣催形" 的訓練. 此外, 同樣只管氣亦是有流弊, 氣太慢, 意比氣快, 和人動管氣必敗.

另一個故事是有一次和另一位師弟講用意催勁, 他控制不了, 我知他有習氣功, 所以我讓他用意催內氣出手外, 這時他的內勁就通了出來.

意與氣有著微妙的關係, 最好找過懂的老師學習, 少走彎路.


收錄日期: 2021-04-30 12:45: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121000016KK0696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