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香港由一個荒蕪之地﹐慢慢人多了起來﹐建村立業。
明初海盜很多﹐居民為求自保﹐便開始建矮牆自保。
清初為抗鄭成功﹐乃迫令沿海居民遷回內陸﹐及至撤消禁令﹐但之前當地已是海盜之禍仍烈﹐於是建高牆以自保。
同族人子孫繁衍﹐自不免有鬥爭出現﹐勢力的強族常會逼走弱族﹐或是兩族共存﹐彼此會各樹勢力範圍﹐建築圍牆﹐以防仇敵攻擊。
圍﹐就是指像堡壘式﹐有圍牆的住宅建築。沒有圍的叫村﹐多在圍內。圍村多在富庶之區出現。
現在我們所講的xx圍﹐最初都是這樣的。大家能說出一些出名的圍村名字嗎?新界:天水圍﹑南生圍﹑沙田:田心圍﹑大圍。九龍也有:衙前圍。現在保存得最好的是元朗的吉慶圍﹐其實它側近還有三個圍﹐互相呼應之效﹐但現在已不復見﹐粉嶺有龍躍頭的新圍﹐在宣道園側。清中葉之後﹐有客家人遷入﹐為求自保﹐也建圍自保﹐如沙田的曾大屋和荃灣的三棟屋。
圍村呈四方形﹐四面有圍牆環繞﹐牆基以石疊砌﹐牆身以青磚疊成﹐高數米。四角有更樓(炮樓﹐可在上面放哨開炮﹐看牆上有小孔。全圍只有一個入口﹐門比較窄﹐因防盜。有錢的用鐵閘﹐一般是木閘門﹐打橫﹐可防盜又可通風。也可以打直。
整個圍村的中軸線﹐闊約二米。中間有小巷分隔。盡處是神廳。
較大規模的圍村前面有護河﹐有橋連接。但小的則沒有﹐那就在牆外廣植竹林荊棘﹐以防賊寇之進犯。有些圍村前面有池塘﹐有人說是風水之學﹐聚財擋煞之類﹐但風水其實是一種環境學﹐前面有水可以調節圍村內的溫度﹐自然以保村民之健康。也可養些魚﹑鴨﹐當然可以改善經濟。
總結—中國建築的特色:
其實圍村即是一個中國傳統小型城市。昔日隋唐時代的長安城都是這個規劃的。基本上中國建築是中國文化綜合性的反映﹐它有很多特點是其他民族沒有的。
中國建築有獨特而完整的木構架系統—不同的建築用不同型號的木材和尺寸﹐十分科學化。特色是小零件預先作好﹐建屋只是安裝行動﹐最突出的地方是「斗拱」﹐它是中國建築最複雜也最具美感的部位﹐是力學和美學的焦點。
中國建築的佈局—
著重多重的群體組合:一個屋子是包含很多不同的小組合組織﹐像花草蔓延﹐訪客每到一處只能得到局部的視覺範圍﹐利用不同的轉換空間來把「主題」引導出來﹐牽引著人的視覺與情緒﹐充滿莊嚴而又富變化的趣味﹐這些不同的部分﹐既有私密性﹐但都由一個大天井(院)連合起來﹐這種四周建築包圍中心天井的配置﹐正好反映了由或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強調軸線對稱:主軸線上的廳堂﹐表明中國的文化強調平衡﹑法度嚴謹﹐主從大小有別﹐讓人有一種秩序感﹐是理智的產物﹐但中軸以外的橫軸提供起居活動﹐卻表現出自由的彈性﹐尤是園林建築﹐則表達了多變化的大自然﹐是感情的產物﹐兩相調劑協調。
建築的外觀充滿了人文主義﹐但又具天人合一的境界—具有擬人化的趣味﹐屋頂﹑牆身與台基猶如一個人的意象。另一方面﹐中國建築也體現了人與大自然的諧和關係:如屋頂的瓦排﹐是接雨﹑導雨一順其自然的設計﹔中國的樑架﹐也用榫頭的彈性結構﹐可以避震﹐使很多千年建築﹐至今屹立不倒﹐至於其強調曲線之美﹐也取法自然的生命力量。
蘊含豐富象徵意義的裝飾—各種裝飾是依照構造的必然性再加工﹐而加工的題材常以表達中國人祈福求吉和避凶驅災的理想。
便捷的施工技術—建築的速度很快。
圖片參考:
http://tw.yimg.com/i/tw/ugc/rte/smiley_1.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