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您好
為什麼發誓時要斬雞頭?為什麼死的是雞?
ANS:斬雞頭,這只是「作秀」而已,一些「政治人物」故意表現一下,給那些新神的選民看而已,旨在爭取更多的選票而已,您說是不是呢!
斬雞頭的起源
原載於八十八年八月十八日《中華日報》的這篇文章應該可以解開你的疑惑
中國最早的記載:《呂氏春秋‧順民》「湯克夏而正天下,天下旱,五年不收,湯乃以身禱於桑林,剪其髮,(磨邑)旗手(押十指而之)以身為犧牲,用祈福於上帝,雨乃大至。」犧牲就是捐棄自己身家之意。到了周潮,祭祀上天,乃改為牛羊豬,是為三牲。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諸侯之間要結盟合縱,壯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乃有歃血為誓的作法,《尚書》、《左傳》等書都有記載,《史記》平原君傳上云:「平原君與楚合從(即合縱結盟),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豬、馬、狗之血來』,遂奉銅盤而跪進之」。索隱:「盟之所用牲,貴賤不同天子用牛及馬,諸侯以犬及豭(音加,公豬),大夫以下用雞;今此總言盟利用血,故云取豬、馬、狗之血來耳。」
諸侯沒有了以後,天子與庶民,已沒有了「歃血為誓」的儀式,但向神明盟誓的形勢仍是有的。
天子登基以後,都要祭拜天地,希望神明保佑,祭祀所用貢品仍為三牲,民間則以雞為主,配以魚、及一塊豬肉,是為「小三牲」。
惶地要出征打仗時,對於官兵要求起誓效忠,不能中途叛變。起誓的作用,一是約束,另一半冀以神明的力量,來控制官兵不的違反誓言,否則天誅地滅。故漢時宣誓時,要面對天地河山。
因為人常會食言、背信、變心,不得不用誓言來加以約束。所以一般文字的誓詞,多有這樣的詞語,如違誓言,將天地不容,天誅地滅,......或是願受國法、黨紀......家法......最嚴厲的制裁。
至於民間口頭的發誓、賭咒。也會加上:如違背誓言,會被天打雷劈,不得好死,絕子絕孫,......走在馬路上會被車撞死,坐船會被凍死......等不堪巷巷的下場。
人怕自己發的誓,以後一旦食言違誓,天上神明會應驗,就非常謹慎小心,不敢違約背叛自己的誓言。發誓確實曾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
歃血廢止以後,血祭、血誓、血書,始終為人所重視,民間認為:血是人與神明溝通的管道。血祭,古時認為是吉體之一,血誓更是受人重視,視為「重誓」,有人為了宣誓從此戒賭的決心,在眾人的面前砍下自己的一節手指;後來,有人覺得這樣做很可怕,因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隨意毀傷也。」演變的結果,就以雞血代替人血,「斬雞頭」成了發誓時最佳的替代儀式,因為這樣既見了血,又見了發誓者的決心。
巨專家學者的考證,最早有「斬雞頭」,是在大陸貴州的苗族社會,他們是不屬於漢人的少數民族之一,開化教晚,當時是在兩造一項土地糾紛中,一切協調皆告失敗時,雙方就會合在「鬼師」面前尋求公斷,力下誓言:「若有不實,必不得好死」,然後一刀將雞頭砍下,看牠跑向哪一邊,作是非的論斷。
後來有一些道教的道士驅鬼做法時,也喜歡「斬雞頭」,遂流入漢人社會,由浙江福建越傳越廣,鄭成功反清復明時,引入台灣,迄今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時至今日,科學昌明,即將進入廿一世紀,人的頭腦越來越聰明,覺得「斬雞頭」所發的誓,來日若是違背誓言,未必真的有不好的下場,這中間的「必然率」並非百分之百,因為不少違法的歹徒,很多逍遙法外,並未受到國法制裁,再說天地間真的會有神明嗎,一些不信教的無神論者根本就否定了「神明」的存在。
然而,他們仍照常進行「斬雞頭」,這只是「作秀」而已,一些「政治人物」故意表現一下,給那些新神的選民看而已,旨在爭取更多的選票而已,您說是不是呢?
------原載於88年8月18日《中華日報》
給您作為參考
2008-11-21 01:47:30 補充:
每到選舉期間就有許多候選人用斬雞頭來表示自己的清白,實在很殘忍。
2008-11-21 03:25:43 補充:
抱歉!開頭的第一段內容無意間多出了幾個字!!讓內容變的奇怪,請您見諒..
正確如下:
斬雞頭,這只是「作秀」而已,一些「政治人物」故意表現一下,給那些選民看而已,旨在爭取更多的選票,您說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