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依賴和酒中毒
酒是一種麻醉劑。一次大量飲用會引致可逆性的中毒現象,就是一般人所謂的醉酒了。病人長期反覆大量飲酒,軀體和精神兩方面都發生病理改變,社會功能會因此而受損。長期反覆飲酒者會導致像藥物依賴那樣的精神依賴和軀體依賴,所以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了「酒依賴綜合症」的概念,在酒依賴發展的過程中可出現慢性酒中毒性的精神障礙和軀體損害。
要點一:認識酒的成分
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即「乙醇」,它是由醣類,即碳水化合物發酵而形成的,只要加入酵母菌,各種的含澱粉質的食物都會發酵,產生酒精。
各種不同的酒之分別主要是材料不同和調味不同,而酒精的含量,則各種酒類都有特殊特徵,含有高分量酒精的酒類,製作時是經過蒸餾這步驟,因酒精的沸點較水分為低,故蒸餾時酒精先蒸發,冷凝後酒精的濃度便增加了。
外國的酒類如拔蘭地、威士忌、伏特加,所含的酒精濃度與中國白酒相若。
要點二:入侵過程
飲入體內的酒精80%由小腸上段吸收。
空腹飲酒時,一小時內有60%被吸收,2小時的吸收量已達95%。如胃內有食物存在,可延遲酒精的吸收。
酒精被吸收後,通過血液遍及全身,約90%在肝臟內被乙醇脫氫和過氧化氫氧化為乙醛,最後會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少量(2%)的酒精會不經氧化而緩慢經肺和腎臟排出。
要點三:毒害手段
酒精是有毒物質,是中樞神經抑制劑,作用於大腦皮層,表現為興奮,導致皮膚下中樞和小腦活動受累,繼之影響其他腦部的運作,抑制呼吸中樞,嚴重者會引致呼吸和循環衰竭。除了在神經中樞系統中的作用之外,酒精對食管、腸胃道、胰臟、肝臟等都有很嚴重的副作用,而且酗酒者生癌腫的機會,亦遠較普通不喝酒的人為高。酒精亦會導致造血系統功能紊亂、性機能障礙、胎兒發展畸形、肌肉系統疾病和循環系統機能障礙等。
許多成年人只要一下子喝二罐啤酒每罐三百六十毫升),血中酒精濃度就可達 0.0五%,此時腦皮質神經電路網就會受到顯著的干擾;腦皮質神經主控一個人的理智(理性),受干擾後理性的約束力減弱,故有人喝酒後顯得格外興奮多話,情緒高亢, 也有人情緒憂傷,鬱卒悲淒。常喝酒的人,肝臟代謝酒精的能力較強,酒精經吸收後先通過肝臟,再由心臟送往腦部,大部分酒精可被肝臟"解毒",只有小量酒精有機會跑到腦組織,故二罐啤酒對這樣的人起不了作用。這些人喝酒不易醉是因為肝特別強,並非腦神經特別"勇"。
血液酒精濃度0.0五%,即萬分之五的濃度,被視為安全量。但只要幾分鐘內喝下四罐啤酒血液裡就有0.1%酒精濃度,這千分之一的酒精濃度,就是酒醉濃度,能讓人走起路來東倒西歪,站立不穩,行動笨手笨腳,喪失正確判斷能力。四百八十毫升葡萄酒或一百二十毫升烈酒迅速下肚後,血液酒精含量也會到達酒醉濃度。
千分之一的酒精濃度,即一百毫升血液含一百毫克(0.一公克)酒精。一毫升酒精重約0.八公克,故只要一百毫升血液裡有0.一二五毫升酒精,人就算醉了,可見酒精毒性之大。所謂酒醉,就是酒精急性中毒。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這是各國交通警察的共同語言。通常開車時血液酒精濃度超過千分之一就算犯法,罪名是酒醉開車。
千分之二的血液酒精濃度就能讓人嘔吐。千分之三的血液酒精濃度,就能讓人爛醉,進入神經麻醉狀態。酒精是麻醉劑,故能用於止痛。
血液酒精濃度達0.四%(千分之四)時,有不少人即可因腦神經中毒過深,昏迷、呼吸停止而死亡,但通常酒精的致死濃度是0.5%(千分之五),死因是呼吸神經停電, 呼吸停止。
空腹喝酒易醉,原因是此時酒精吸收快,迅速到達腦部。大口喝酒也容易醉,原因是酒精迅速在血液裡累積至酒醉濃度。喝酒不醉的祕訣是喝酒前先吃飯,飯後喝酒,酒精吸收緩慢很多。利用飲食阻止酒精吸收是解酒的祕訣。肝臟代謝酒精的速率是固定的,不受飯前飯後或大口小口飲酒的影響,成人每小時只能代謝十毫升酒精。若要不醉,每小時只能喝啤酒二百毫升(酒精度四%),葡萄酒只能喝五十毫升(酒精度一六%), 威士忌只能喝二十毫升(酒精度四0%)。較常喝酒的人,肝代謝酒精的速率較快,酒量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