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第一次看到紅樹林的人一定會有一些納悶,一片青蔥翠綠的植物,沒有半點紅色,怎麼會叫「紅樹林」呢?事實上,紅樹林的中文名稱由來,是因為這些植物主要是由紅樹科(Rhizophoraceae)的樹種組成,因其木材多呈紅色,樹皮可以提煉出丹寧做為紅色染料,因此稱為紅樹。而英文則以Mangrove來稱所有的紅樹林植物,這個字是由西班牙文的Mangle(樹)和英文中的Grove(樹叢)二字組合而成(薛1995)。
紅樹林的定義分成:廣義紅樹林及狹義紅樹林。廣義紅樹林是指:生長在熱帶及亞熱帶海岸潮間帶地區、泥濘及鬆軟土地上的所有植物的總稱。而狹義的紅樹林則局限於此區的喬木及灌木,且有能力形成純林及具有適應環境的形態分化,例如:氣生根、支柱根和胎生現象等。臺灣的紅樹林植物主要有海茄苳(馬鞭草科)、水筆仔、五梨跤(紅樹科)和欖李(使君子科)。
3.
1. 如何克服不穩定的泥沼地
紅樹會生長「纜狀根(Cable Root)」如白骨壤、「升高根(Prop Root)」如秋茄、「板根(Buttress Root)」如銀葉樹,在不穩定的泥沼地扎根,而可抵擋風浪的沖刷。
圖片參考:
http://biodiversity.ywca.org.hk/images/photo/mangroves/prop%20root.JPG
升高根
2. 如何克服缺氧的狀態
紅樹透過根部不同發展的形態,並有特別的通氣部份稱為「皮孔 (Lenticel)」,形成一種「吸氣管」的功能。例如白骨壤露出泥土的通氣支根「呼吸根」、成長的木欖的根會伸出泥土之上呈彎節,稱為「膝狀根(Kneejoint)」、秋茄的莖部會長出氣根往下生。紅樹除本能克服缺氧的能力外,還依靠共生的生物物種如彈塗魚、招潮蟹在泥灘上挖掘地洞,作為牠們的居所,間接幫助缺氧的泥灘「疏通氣道」。
4.
招潮蟹的外貌:
招潮蟹最明顯的特徵是雄蟹的兩隻螯大小不同,其中一隻﹝通常是左螯﹞大得不成比例,往往跟蟹身其餘部份差不多大,而且顏色鮮艷,有特別的圖案。招潮蟹的英文名稱是一個小提琴手蟹,因為當雄蟹搖動牠的大螯時,就好像一個小提琴手在演奏一樣。雌蟹的大小和形狀都跟雄蟹差不多,也有同樣長柄的眼睛,不過,雌蟹的螯很小,而且兩隻大小一樣。
招潮蟹的特徵:
招潮蟹有一個神秘特徵,就是牠的身體能轉換顏色。至今仍沒有人能肯定牠變色的原因,也許是作為保護色,也許是為了遮擋太陽的紫外光和調節體溫。晚間淺色白天深色的這種變化,肯定跟太陽和潮汐的每日循環有密切關係。有趣的是,即使招潮蟹被困在完全黑暗的地方,其身體也會依時變色。
彈塗魚的種類:
彈塗魚有兩种種,較小的一種比較常見,稱為廣東彈塗魚﹝Perio- phthalmus cantonensis﹞,身長可達一百亳米,當海水低潮時,在紅樹林的泥灘附近經常可以看見牠們;另一種稱為薄氏大彈塗魚﹝或簡稱大彈塗魚﹞(Bo- leophthalmus boddaerti),成長後身長約二百亳米。牠不及廣東彈塗魚那樣適應陸上生活,牠只能停留在地面上很短時間。潮退時,在浮橋盡頭的水邊附近,常有牠們的足跡。
彈塗魚的身體:
廣東彈塗魚和薄氏大彈塗魚都呈深灰褐色或綠色,身上有幾顆較深色的斑點或幾條斜紋。彈塗魚有一雙鼓凸的大眼睛,長在頭頂上;牠們有兩片背鰭,能夠像船帆似的升降。最重要的是,彈塗魚的胸鰭肌肉結實,強壯有力,而且胸鰭連在一起,並向前彎牠可以將胸鰭當拐杖一樣使用,使牠們能在淤泥灘表面上彈跳自如。假使牠將身體彎向一邊,然後突然伸直,動作可以更快。利用這些方法,彈塗魚能夠「跳」過半公尺以上的距離。彈塗魚的腹鰭合併在一起,形成一個吸盤,因此牠可以攀附在紅樹的莖部和支柱根等垂直的平面上。在水中,這些鰭的作用就跟其他魚的鰭一樣,可以正常地游動。彈塗魚的眼睛可以轉動,使牠的視野範圍擴及每個方向;牠又具有特別的褶層,讓眼睛可以在陸地上時縮入其內加以潤滑;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為彈塗魚沒有淚腺,不能保護角膜免受損傷。
彈塗魚的捕食:
廣東彈塗魚是食肉動物,主要以昆蟲為食。所有彈塗魚在空氣中都非常好,但在水中時,其眼球的晶體不能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清晰的影像。故此,雖然牠在陸上水中均能覓食,但牠多喜歡離水尋找食物;薄氏大彈塗魚則是吃淤泥的動物,牠把頭垂在淤泥面上掃來掃去,像吸塵機似地吸取泥面上一薄層營養豐富的藻和碎屑。在泥灘表面的養份循環系統中,薄氏大彈塗魚的地位十分重要;因為牠們吃了淤泥碎屑後,又成為白鷺和蒼鷺等無數涉水鳥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