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周瑜和程普會不和睦?

2008-11-17 9:28 am
如題,為什麼周瑜和程普會不和睦?
感激。

回答 (2)

2008-11-18 1:49 am
✔ 最佳答案
由于曆史上一些文人墨客在塑造曆史人物形象時的偏見,《三國演義》和民間戲劇中的周瑜,被描繪成一個氣量狹窄、嫉賢妒才的小人,最後反被搖鵝毛扇的諸葛亮玩弄于手掌之上,氣得口吐鮮血,黯然斷魂。無聊的看客還居然幸災樂禍,對這位“出衆人之表,實奇才也”的英雄極盡揶揄調侃之能事:“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這對周瑜來說,是很不公正的,是典型的醜化;就曆史本相而言,也是極不客觀的,是完全的歪曲。其實,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爲得人”,“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器量廣大”。是一位心胸豁達,受人敬重愛戴的英雄。他對三朝元老程普將軍傲慢無禮行爲所采取的態度,就是其“性度恢廓”大將名士風範最有說服力的注腳。
據史書記載,周瑜在與朝臣共事當中,曾經一度“惟與程普不睦”。這中間的責任,主要是在程普的身上。這位程普,絕不是尋常人物。他是孫吳政權的開國元勳,早年跟隨孫堅攻城野戰,多有戰功;後隨孫策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孫策去世後,他又爲孫權征伐江夏黃祖,討平不服,開疆拓地。可謂三朝宿將,國家棟梁,所謂“江表之虎臣”。由于他年齡大,資格老,戰功高,因而被人們尊稱爲“程公”,備受禮敬。
擁有這些資本的程普,對後起之秀、人稱“周郎”的周瑜自然有些瞧不上眼。開始時周瑜的地位不是特別顯赫,權柄不是特別重大,所以程普尚能夠隱忍,與周瑜基本相安無事。可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隨著時間的推移,周瑜的身價直線上揚,愈益風光,終于在赤壁之戰前夕,被吳主孫權任命爲吳軍主帥,程普卻成了他的副手,只能唱唱配角,敲敲邊鼓。這一下,程普可是真的受不了了,于是就倚老賣老,對周瑜冷嘲熱諷,屢屢加以欺侮,“頗以年長,數陵侮(周)瑜”。
面對程普老將軍的無端“陵侮”,周瑜沒有針鋒相對,進行反擊,而是以寬厚博大的襟懷一一忍受了,“折節容下,終不與校”。遇有軍政大事,還主動虛心向程普請教,對程普恭敬地執晚輩之禮。“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周瑜寬厚謙讓的態度,逐漸在程普的身上産生了影響,這位老將軍在感動之余,對周瑜的態度有了根本的轉變,“自敬服而親重之”;同時現身說法,逢人便稱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兩人關系變得十分融洽,在決定東吳政權前途命運的赤壁大戰中協力合作,同舟共濟,爲戰勝優勢之敵曹操大軍作出了各自的貢獻。
周瑜不計前嫌,“折節容下”對待程普的高風亮節,與戰國時代趙國名臣蔺相如對待廉頗將軍的大度豁達,是多麽的相似乃爾;而程普老將軍的知錯能改,同當年廉頗的“負荊請罪”之舉,可交相媲美。周瑜“折節容下”團結程普共同創業的事迹,堪稱曆史上人際關系處理方面的一段佳話,它留給後人的重大啓示是:“態度決定一切,團結關系成敗”。
參考: WEBS
2008-11-18 5:37 am
周瑜年少時而有才學,壯有姿貌。為人心胸開闊,以謙服人,吳軍中眾人皆與他為友。唯程普因年齡長於周瑜而位居其下,心中不服,數次侮辱周瑜,不過周瑜每次都忍下,程普開始對周瑜改觀,說:「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與周公瑾交往,就如同飲醇厚的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沉醉了。)
參考: wikipedia


收錄日期: 2021-04-29 20:26: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117000051KK0012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