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即扔,無題,孔子語錄<<論語>>,魚我所欲也, 一件小事的賞析。(10點)

2008-11-17 3:40 am
我想問有關以下的文章的賞析,有咩修辭手法等等。
1一件小事-魯迅.

2.一用即扔-小思.

3.孔子語錄 <<論語>>

4.無題-李商隱.

5.魚我所欲也-孟子

唔該幫幫我啦!!!

回答 (1)

2008-11-23 6:02 am
✔ 最佳答案
孔子語錄 <<論語>>
這六則語錄主要體現了孔子對學習態度和方法的的見解,高移意賅,至今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第一則說明既要勤奮學習,又要享受學習的樂趣:按時溫習鞏固所學到的知識,有同樣好學的朋友從遠方來共同研究學問,都是令人高與的事情;如果別人不了解自己的學識為人,也不要氣惱,要保持謙和的心態。
第四、五、六則進一步闡明要謙虛、好學、從善如流的道理,在學習上永遠沒有可以自滿的時候,不懂就要問,某方面不如你的人很可能在別的方面是你的老師,對別人的長處要學習,看別人不好的地方自己也要注意和反省改正。
第二、三則主要是說明 "溫故知新" 、"學" 與 "思" 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問題。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反思的過程,只顧埋頭苦讀、不注意思考提高固然不行,想得很多而不踏踏實實掌握基本知識,到頭來效果也不會好。
這些論述含意深刻,富有哲理性,兩千多年來一直是鞭策人們學習進取的格高警句。


<<魚我所欲也>>  孟子
在這篇文章裡,孟子闡述了"捨生取義""的主張,批判了見行忘義的行為。生命誠然可貴,而高尚的道德行為是更為重要、更寶貴的,當 "生" 和 "義" 不能兼得時,應該有捨生取義的犧牲精神。孟子認為人本來就有羞惡廉恥之心,他在文章一開始就以魚來比喻 "生" ,以熊掌來比喻 "義 " ,由 "捨魚而取熊掌" 推導出" 捨生取義"的道理。孟子進一步指出,這種重義輕生的品德人人都有,包括面臨死亡威脅的行道之心和乞丐也都有,非聖賢所獨有的,說明它是人類普通追求的高尚品德。有些人為了宮室之美、妻妾之奉和別人的感恩戴德就見利忘義,接受高官厚祿,孟子對此進行了尖銳的批評,認為這是失了重義輕生的本心。
本篇允分顯示了孟子散文的特色,以生動的比喻和巧妙的類比論證,深入淺出地說明了 "捨生取義" 的道理,然後用對比手法層層推論,將生與義、利與義的關係啤闡發得淋漓盡致,從而令人高服地得出應該重義輕生、不能見利忘義。




篇名:一件小事
作者:魯迅
出處:《吶喊》;中學中國語文課程綱要(1990)建議採用
寫作年份:1920
文白語體:白話文
字數篇幅:約1000字
表達方式:記敘
結構層次:
第一大段:交代「小事」發生的背景,表現了「我」對所謂「國家大事」的蔑視,強調「小事」意義的重大。(第1自然段)
第二大段:記敍「小事」的經過,穿插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第3至16自然段)
第1小層:總提有一件小事至今忘記不得。(第2自然段)
第2小層:寫老婦人被「我」所乘人力車拖倒這件小事的經過情形。(第3至11自然段)
第3小層:就車夫和「我」對小事的不同表現發表感想。(第12自然段)
第4小層:續寫上述小事的結束,「我」繼續反省自己。(第13至16自然段)
第三大段:點明「小事」的深遠影響,突出「我」面對這件小事所產生的思想變化。(第17自然段)
篇章主旨:
本文記敍了作品主角「我」經歷的一件小事,讚美了人力車夫的高尚行為,表達了「我」經過自我反省,將在人生道路上奮進的心情。






篇名:一用即扔
作者:小思
出處:《七好文集》(臺北遠景出版社1977年版)
寫作年份:當代
文白語體:白話文
字數篇幅:約700字
表達方式:説明
結構層次:
第一大段:指出「一用即扔」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現時物質的豐盛。(第1自然段)
第二大段:回憶童年時代,家裏的用具都是一用再用,久而久之人對物産生了不忍拋棄的感情。(第2自然段)
第三大段:說明現在物質豐盛了,所以各種用具就講究天天新款了,但人對物的感情也淡薄了。(第3自然段)
第四大段:肯定物質豐盛是好事情,同時指出一用即扔也會使人的感情「慣於無拘檢」。(第4自然段)
篇章主旨:
這篇文章透過「一用即扔」和「一用再用」兩種生活方式的對比説明,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主題:物質豐富了,人的傳統美德仍然要保持下去,不要與一用即扔的傢俱什物一樣被迅速拋棄。

<<無題>>  李商隱
這是一首哀怨淒婉的愛情詩,是千古傳誦的名作。第一聯是寫兩人的愛情雖遇相隔,但感情仍很深厚。主人公的情感與暮春淒清的景象和諧地融為一體。第二聯巧妙地運用了比喻和雙關,明寫春蠶和蠟燭,實際寫的是人,是詩歌中抒情主人公對戀人的思之切、愛之深、情之堅定。第三聯由己及人,設想戀人思念仔的情形。尾聯是寫抒情主人公在無奈中藉助於神話傳說以表達自己的無盡思戀。詩歌以美麗而朦朧的語言表達哀婉而深沉的感情,給人以無盡的回味。


收錄日期: 2021-04-21 18:52: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1116000051KK0215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