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有四個古老皇朝跨台,包括統治俄羅斯數百年的羅曼洛皇朝在戰爭尚未結束前被推翻,最後俄羅斯帝國成為史上首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另外德國的霍亨斯陶芬皇朝被德國人民推翻,戰後被威瑪共和國取代;奧匈帝國在戰後土崩瓦解,連同有近八百年歷史的哈斯堡皇朝也覆亡;最後是樓主所提的鄂圖曼帝國,也被土耳其共和國取代。但其他三個皇朝在戰爭期間或戰爭結束時已被推翻,但鄂圖曼帝要到1922年,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數年後才被正式壽終正寢,被土耳其共和國取代。
原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入了德奧同盟國陣型,與英法為首的協約國交戰,後來同盟國在戰爭後期處於劣勢,鄂圖曼帝國於1918年10月30日與協約國訂下蒙德羅斯停戰協議,向協約國投降。協約國軍隊在鄂圖曼投降後紛紛開入土耳其本土,有瓜分土耳其之企圖;而土耳其境內的少數民族如希臘人、亞美尼亞人、阿拉伯人及庫爾德人也紛紛起事要求獨立,鄂曼圖帝國接近崩潰邊緣,但當時鄂圖曼皇帝仍是土耳其的國家領導人,鄂圖曼皇朝尚未滅亡。
隨著以英、法、意、希臘四國為主的協約國軍隊加強增兵土耳其並控制首都伊斯蘭堡,土耳其人民見國家陷入被列強瓜分,但鄂圖曼皇室卻軟弱無能,無力領導國家抗敵,人心思變,故在土耳其中部擁立一個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立下戰功的名將領凱未爾為領導,並於1920年召集鄂圖曼的國會議員往中部城市安卡拉,召開國民大會及成立大國民議會政府,不少省份也背叛鄂圖曼皇朝而加入大國民議會政府,於是土耳其出現兩個權力中心,一個是在伊斯蘭堡的鄂圖曼皇室,另一個是由凱未爾領導,在安卡拉的臨時共和政府。
列國見土耳其出現兩個政府,自然不肯承認激烈反對他們大國民議會政府,故希望盡快與軟弱無能的鄂圖曼政府達成和議,以得到最多利益。而鄂圖曼政府為求存,竟與協約國列強於1920年7月簽署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件》,以圖討好列強以得國外協助對付威脅他們的大國民議會政府。此約令土耳其喪失大量領土,而且英法意希四國在土耳其本土設立勢力範圍,又限制土耳其軍隊的數目及裝備,故此條約內容公佈後,土耳其全國義憤填膺。
大國民議會政府得知色佛爾條約內容,立即不予承認,當時列強因條約訂立而開入土耳其,以迫使反對條約的大國民議會政府就範,凱未爾於是領導土耳其國民及軍隊,抵抗入侵的外國軍隊,結束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軍隊竟然打敗入侵土耳其的亞美尼亞、希臘及英國軍隊,列強發覺鄂圖曼皇帝已經不可以完全代表土耳其,故開始與大國民議會政府和談。當時最落力與土耳其交戰的希臘不肯妥協,故戰爭持續至1922年,但凱末爾的土耳其軍與希臘軍交戰節節勝利,結果列強決定與土耳其的大國會政府議和。最後,列強於1922年與土耳其新政府簽定《洛桑和約》,以取代之前列強與鄂圖曼政府簽署的《色佛爾條件》,條約中土耳其取得多項較為平等的待遇,並取回不少失地,包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就被列強控制的前首都伊斯蘭堡。
雖然鄂圖曼政府代表都被邀請出席商討和議,但隨著凱末爾及新政府領導土耳其人民戰勝外敵,喪權辱國的鄂圖曼政府已經威信盡失,在洛桑和約簽署後不久,土耳其大國民議會通過廢除帝制,改行共和國體制,有六百多年歷史的鄂圖曼皇朝也壽終正寢。